党群服务中心一头连着党心,一头连着民心,对于新时代全面巩固基层党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引领促进基层治理具有巨大作用。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群众“离不开、留得住、还想来”的“暖心阵地”。
功能定位更“为民”,让群众“离不开”。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的重点不在于建筑是否“高大上”,而在于支撑是否“精细微”。只有把党群服务中心“里子”做实、“软件”建好,实现从“物理空间”向“功能载体”的转型,才能不断增强阵地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优化阵地功能布局,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帮办代办事项,让群众到党群服务中心“找得到人、办得成事”,使之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生活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心理离不开”的精神家园。同时,要牢牢抓住“党建+服务”这条主线,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始终把党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让“有事来办、有空来玩”的理念深入人心。
精准服务更“利民”,让群众“留得住”。党群服务中心重在服务,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做到党员群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为难什么就解决什么,才能更好地赢得群众的口碑。比如,在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可以针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设立“红色驿站”,帮助其解决如厕、充电、饮水等需求;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可以探索开展“周末学堂、六点半课堂”等服务,既解决家长的孩子看护问题,也增添了党群服务中心的人气。群众的需求多样繁杂,我们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找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既要注重“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的基本需求,也要满足群众在“生活缴费、快递收发、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日常需求,切实以阵地精准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资源汇聚更“便民”,让群众“还想来”。聚人气的关键在于打破资源壁垒,通过机制创新、平台搭建和资源联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的“服务生态”。只有打通基层党组织、群众、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的“任督二脉”,推动各方资源集聚下沉,才能让党群服务中心从“政府单向供给”向“社会多元共建”转型。一方面,要推动宣传、卫健、司法等职能部门与村(社区)的结对共建,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常态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文艺演出、免费义诊、法律咨询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服务。另一方面,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公益”模式,广泛收集群众心声,形成需求清单,根据清单统筹对接各方资源,引入专业机构提供兴趣爱好培训、康养服务等,通过不断丰富特色服务内容,让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想来爱来、有空还来”的“红磁场”。(作者:周力、夏前康)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