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0%到1%,香港工业消退的背后和未来
资讯
资讯 > 港澳 > 正文

从30%到1%,香港工业消退的背后和未来

自动播放

专访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 陈祖恒

1

香港工业从繁盛到衰微

吴小莉:香港生产力局已经有57年的历史了。

陈祖恒:是的。1967年,它是随着香港当时的工业发展而设,它的功能也一直与时并进。现在,它以创科为主,推动港企工业发展,也服务内地,有时也去到东南亚,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我们也提供人才培训;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协助香港政府履行很多的工业资助计划。

吴小莉:上世纪70年代,香港的工业制造业大概占GDP的30%,现在大概占1%,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陈祖恒: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香港的制造业是依靠劳动力,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工资上涨,整个城市的发展板块调整,比较低增值的行业退出,包括1978年内地改革开放后,一些香港的制造业也去到了内地,这是自然发生的一个趋势。

但是香港制造业从占GDP的30%到现在的1%,其实是没有把生产性的服务业包括其中,接单、做采购以及其他的专业服务,实际上这些都在香港发生。香港工业总会前两年和香港大学做了一个研究,结果是香港42.1%的GDP是和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关的。所以虽然制造不在香港,但是全盘的供应链或者增值成分,很多是在香港。

2

从再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

吴小莉:港府提出了一个非常有雄心的计划,未来10年要让香港工业增长到占GDP的5%,你觉得可能吗?

陈祖恒:香港政府现在做的,实际上是两条腿在走路。第一种是在基础和基数很大的传统行业里,把一部分生产拉回到香港,这是“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的部分。但这部分要求和以前不同,是要把高度自动化的制造业,或者是定制化、高增值的生产拉回香港。比如,一家做毛衣的公司,它可以就是一台机器,什么都不用碰它,一件衣服就可以像打印一样生产出来,类似这种制造业要拉回香港;

第二种就是有一些很好的香港制造品牌产品,比如香港月饼等很多食品,可以再做多一点,因为香港制造的食物品牌,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安全保障的。

吴小莉:但这种制造适合香港本地做吗?

陈祖恒:绝对适合。因为需求的地方不是太大,而且生产力局也不停地在推动“智能微工厂”。以香港特殊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去看要用什么技术、需要什么产品,还有像保健产品、中药等,很多都是能够升级提升,用智能生产线去制作。还有另外一个大的盘子就是新型工业,例如智能监控系统、芯片等,这些都是共同配合把工业占比从1%增长到5%的。

吴小莉:从1%到5%其实也是有难度的。

陈祖恒:是的。香港政府目前对北部都会区整体的规划,是允许有更多的工业厂房给新型工业;河套那边把香港和深圳加在一起变成“一元”,创科以及和创科有关的工业发展也可以在那一边。

3

如何助力港企数字化发展?

吴小莉:你一直说工业4.0,这是德国先提出来的,你也提到了香港要做工业4.0,那香港怎么做工业4.0?

陈祖恒:工业4.0是德国的说法,英文叫做digitalization,就是数字化。那么数字化也有很多不同的级别,在香港比较大的公司、企业里,实际上数字化的发展做得非常好的,是因为它有资源,在国际上面接轨,也是跑得比较前,所以香港是在大的企业方面有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很多制造企业的客户,实际上就是全世界很大的品牌,比如玩具品牌、衣服品牌等。

吴小莉:如果你要做供应链管理,必须要数字化。

陈祖恒:对,要配合得上那些客人。所以我们在这一方面走得蛮前的。一般比较落后一点的是中小企业,要做这种电子化资源的应用,要有人去给它做转型。

吴小莉:升级、资助、培训。

陈祖恒:所以生产力局的角色又来了,就是要资助、帮它们升级转型、提升它们的整体数字化。现在做数字化比以前容易,现在云端很多不同的软件也做得比较好,而且我们国家的数字化在工业上的进展也很快。比如纺织制衣领域,中国纺织联合会在杭州有一个科创的研究所,其中一个研究就是整个行业数字化的发展。所以除了香港自己要发展以外,我们应该要去寻找我们国家的行业和机构一起去发展。

吴小莉:您刚才提到生产力局要帮这些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的发展,进行的方式是什么?

陈祖恒:生产力局好像一个顾问,看这个中小企业需要的痛点在哪里、怎么解决,这个就是升级转型数字化。类似的公司能够申请到香港一些资助计划,替它升级转型,我们替它去配对能够帮它做升级的服务供应商,如果没有,我们的专家也可以去协助。

4

从“超级联系人”到“超级增值人”

吴小莉:其实香港以前的纺织业很发达,后来因为人力成本、土地成本增长,发生了转移,现在属于传统产业面临“新型工业化”,在这过程有哪些痛点,应该怎么解决?

陈祖恒:纺织业最基本的就是产品,现在就是要用创新科技去做好产品;另外,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高度国际化城市,如何运用优势推动国际贸易,比如香港的品牌对外销售,或者内地的品牌和香港合作对外销售等。以前是香港带着外国的订单、资金、生产专才,进入内地开工厂,而现在是把已经很好的产品和品牌,通过香港推到国外,都是国际化,但是方向不一样了。

吴小莉: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你说香港现在不是“超级联系人”了,而叫“超级增值人”。

陈祖恒:是的。因为以前做生产好像就是加工贴牌,赚的钱实际上并不多,增值量也不是最高,但是可以想象,如果我们是自己制造,有自己的品牌,然后出售,那增值就高很多了。我们的品质达标了,国家的方向是“新质生产力”,大家开始说“中国品牌”,对于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的认可性也提高了。中国现在的中产阶级,说一定要买国外产品的人少了,现在可以买我们自己的、很多不同产品,比如电子产品。

吴小莉:你刚刚提到的“新质生产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成为了“热词”,生产力局怎么理解香港的“新质生产力”?

陈祖恒:从生产力局去看“新质生产力”,我们是非常有共鸣的。我们局1967年建立,这57年的历史里面,我们不停地支持行业提升生产力。现在我们要推出“新质生产力”,就要去了解什么叫“新”,什么叫“质”,去应用在香港的工业上。“新”就是新材料、新的制造方法、新的产品、新的渠道;“质”就是质量,在做好质量的前提,不可以因为提升产品质量,用很多资源、影响自然生态,一定要“绿色化”;“新质生产力”还有一个元素,就是人才的发展,因为不只是科技运用要做好,更是要有人才的栽培、推广;那么到最后,生产力不单只是产品的生产力或加工厂的生产力,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生产力。

5

创业就要趁年轻!

吴小莉:要配合国家的发展,也包括配合大湾区的发展,生产力局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大了,香港以后的制造业或者工业,要怎么样去用好大湾区“9+2”城市群的政策?

陈祖恒:香港的工业发展,一定离不开整个大湾区,很多生产也是转移到大湾区。生产力局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结论是“9+2”这个布局里,9个城市有不同的工业发展,在不同的行业产品上都有独特的优势,或独特的供应链是比较完整的。到最后我们决定,要做就要做“9+3+1”,要在9个城市里都有我们的基地和据点,有人和资源配合每一个城市的工业发展。

吴小莉:生产力局要有据点?

陈祖恒:对。我们怎么配合那里的港资企业、当地产业,去做比如科研的提升、供应链管理的提升等。但是每一个城市的产业不一样,我们配套的专长可能会不一样,最终我们定下三个卓越技术中心,去看怎么支持整体工业发展。最后我们希望有一家研究所,配套整体对接大湾区的发展。

吴小莉:9+3+1,这个顶层设计很早就规划出来了?

陈祖恒:我们大概用了一年时间,找了额外的专家,去评估不同的城市和香港的工业发展,最终决定的。

吴小莉:我们知道香港要做科创中心,而且希望在2035年能够完成全面新型工业化,你觉得有可能吗?

陈祖恒:我觉得比较难说,但是大概10年、12年左右的时间,让香港的工业能在社会上看到比较明显的重要性,我觉得是能够达到的。生产力局也在不停地推动一个宣传活动,叫做“香港有工业”。因为实际上,很多香港人都不清楚,香港有很多工业,要唤醒很多潜在的创业者、公司,让他们知道香港可以做工业,香港本身有独特的优势,他们才会来开工厂。

吴小莉:香港要“新型工业化”,给年轻人的机会不少,创科给年轻人的机会也不少,你想对香港的年轻人说什么?

陈祖恒:我觉得香港的年轻人要看开一点、看远一点,很多时候可能因为整体的经济发展,包括住房等让他们太担心,但是创业就是在年轻时有动力、有能力。如果我们回头去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有很多工业的发展,是因为很多管理人员出来当小老板,自己开了条生产线,当有机遇时,很多小老板就变大老板了。

现在创科的热潮也是一个机遇,大家应该要尽量走出来去看看。但是当一个初创企业家是不容易的,要付出很多,但也会得到很大的收获。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