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笑
在西部客家第一镇——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有一个刘氏家族,其远祖是从中原迁徙到江西的客家人。清朝初年,洛带刘氏先祖刘立璋等人,又从江西迁徙入川定居,将舞龙技艺和习俗带到当地,世代传承近400年,远近闻名。
2005年,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成都举办,刘家舞龙受到各地客家人好评,洛带被称为“世界的洛带、永远的客家”。2009年,客家龙舞“刘家龙”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刘家舞龙不仅是一种技艺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家风传承,核心精髓就是:始终尊祖敬宗,乡音不改,世代学讲客家话;始终自强不息、讲义守诚、睦邻友善,在哪里都要生根发芽。
在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中,成都市龙泉驿区纪委监委推荐了洛带刘氏家规。
时光远去数百年,刘家龙植根川西沃土,传承不断,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每年的洛带水龙节、火龙节上都能看到刘氏族人舞蹈跃动的身影。数百年,刘氏族人聚居乡里,自强不息、耕读传家、讲诚守信、与人为善,美名长传。如今的刘家人传承良好家风,恪守家规家训,在各行各业勤耕细作,发光发热。近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宝胜村刘家大院,探访“刘家龙”的当代掌门人81岁的刘大益,寻找洛带刘氏家族舞龙数百年、家族兴盛不衰的传承密码。
“刘家龙”传承了近400年
“接龙,脚踩地,手托天,顶天立地,龙舞九天;接龙,敬祖宗、爱乡土,自强不息,为我家国。”
刘大益叫来族人,指挥着在坝子里摆开舞龙阵势。
刘大益介绍客家龙舞“刘家龙”
川西坝子舞龙,名头最响的当属洛带“刘家龙”。
《刘氏家谱》记载:其十八世祖公刘累系舞龙出身,曾任“豢龙”官吏,后因战乱率家人先后辗转河北唐山、山西太原、江苏沛县、江西上川,族人把扎龙而舞的习俗世代相传,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龙舞世家。清初,洛带刘氏先祖刘立璋等9人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迁徙至洛带镇宝胜村一带,同时将舞龙技艺和习俗带到了当地。到现在世代传承近400年,远近闻名。至今,刘氏祠堂旁左侧还立着一块光绪十二年的碑,镌刻着“豢龙后代家声远,破楚苗裔世泽长”的碑文。
刘大益说,每年正月初二,刘家都要舞龙。出龙前,宗族的人会齐聚宝胜村刘氏祠堂晒坝,向祖宗及龙神敬香膜拜。“通过这种形式,除了谨记自己‘豢龙后代’的身份外,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一代人不要忘记家族千年传承的质朴家风”。
洛带镇宝胜村刘氏家族舞龙
客家龙舞“刘家龙”于2009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洛带客家水龙节于2018入选四川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央电视台还在刘家大院拍摄了《记住乡愁:宝胜村之尊祖敬宗》专题片,广为播放。
与7个外姓人结伴入川 始祖定下家规
舞龙对洛带刘氏族人来说,不仅是一种技艺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家风传承。
洛带刘氏家族属于客家人,祖辈辗转多地方才迁到四川。但始终乡音不改,始终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睦邻友善,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
“仁善友爱,互帮互助。睦邻友好,宽容仁义。做人心正,手脚干净。本分做人,乐于奉献,一勤天下无事。”这是洛带刘氏族人长期传承的家规。
“当年,我们先祖入川的时候,一路特别艰辛,好不容易来到四川,白手起家,最终繁衍生息,逐渐成为望族,还相继建了祖屋和祠堂,靠的就是自强不息、一勤天下无事,靠的就是与人为善、诚信公正”。现在碰到刘家年轻人,我就要给他们说:“我们刘家,无论走到哪里,遇到有困难的人,能帮的,一定要帮,必须记在心里!”刘大益说。
在洛带刘氏家族,至今流传着“七老人”的故事。
当年刘氏先祖在迁徙四川的路上,与7个外姓人结伴而行、相互帮助,到了洛带后,仍亲如兄弟。后来,7名外姓人孤老无依,刘家人就为他们养老送终,造墓立碑,与家族老人一样祭拜,尊称为“七老人”,并要求刘家人世代如同自家长辈一样尊奉。七老人的故事后来收入了刘家族谱,“讲信讲义”的品格也在刘家世代传承。
父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
刘大益回忆道,上世纪五十年代,牛是重要的农耕工具。他的父亲当时在长安乡上班,擅治牛病。乡里乡外,谁家牛闹病了,都会来找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半夜三更,刘父二话不说,马上翻山越岭去就诊。刘父还配置了好些偏方,如鱼腥草泡的酒,大蒜生姜煎的药水,免费给乡人治牛病用。时间稍长,刘父被人尊称为“牛太医”。
刘大益年轻时习武,也懂一点医术。他研制了一种药酒,治疗跌打损伤有特效。不过,他为别人治病,分文不收。不仅如此,他看到乡里人家体弱多病的孩子,会主动传授他们一些简单的武式,用于强身健体。这种互帮互助的家风,也培养出刘家与人为善的品德。
刘氏族人传承家规
“富莫丢书,穷莫丢猪。”这是一句在洛带镇乃至整个龙泉驿广为流传的客家谚语,其来自于洛带刘氏家族。
刘学伟是刘氏入川第十一代后人,曾任龙泉驿区统计局局长。他从小就记住了刘氏家规:“富莫丢猪、穷莫丢书”“宁丢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刘学伟说:父亲平时的话不多,但每一步,他都在用家规引导我。
刘学伟1990年从档案学校毕业后,去到龙泉驿区档案局,父亲对他说:“一个农民的后代,这么年轻一毕业就在区政府工作,要珍惜,要多干活,用工作成绩报效国家。”25岁那年,刘学伟下派清水乡,没任何职务,只是协助干好工作。父亲就告诉他:老实干活,不要东一下、西一下的。刘学伟记住了父亲的话,没有像其他下派干部那样“自由自在”,而是周一到周六,都一直待在乡上,有空就跑到自己联系的最偏远的那个村,充分了解基层的具体情况,空闲时间写文章,记录点滴,也积累了些管用的基层经验。
27岁那年,刘学伟在清水乡的两年踏踏实实工作,得到组织认可,他被任命为清水乡党委副书记,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乡镇副职之一。这个时候,父亲又告诉他:“你现在做事要掂量、要清正,不要让百姓指着你背脊梁骂你。”3年后,刘学伟升任另一个乡镇的镇长,之后又被组织上提拔、交流任职三个乡镇的党委书记。
为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龙泉驿区对洛带客家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进行了发掘整理,建立了四川客家家风馆,并把刘家大院作为教育点位。
如今的刘家大院已发展为乡愁纪念馆、客家乡村老物件展览馆、客家家风教育点、社会公益教育载体,免费向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开放。
刘大益为家族晚辈讲解家规家训
近年来,刘氏家族又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成立刘家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劳动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客家山歌、舞龙体验等特色课程,在保护好、传承好非遗龙舞文化的同时,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我们每年还要在刘家大院举办客家家风节活动,吸引上千人共赏家风大戏。”刘大益说,活动现场还会表彰一批“好家庭”“好儿女”,也是为了传承刘氏家风、发扬客家文化,教育年轻后辈要恪守家规家训,干干净净地干事创业、兴家报国。
附刘氏家族家规:仁善友爱,互帮互助。睦邻友好,宽容仁义。做人心正,手脚干净。本分做人,乐于奉献,一勤天下无事。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