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资讯
资讯 > 港澳 > 正文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自动播放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美国水兵在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海域打捞被击落的气球残骸。图源:路透社

▎美国水兵在南卡罗来纳州默特尔海域打捞被击落的气球残骸。图源:路透社

核心提要:

1. 美国击落气球并非事件的落幕,反而可能成为更多不确定的开端。在当前中美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无论发生何种事件,中美关系都可能因此继续失速下坠。两国严重缺乏互信,给了美国反华势力操纵舆论的契机,这值得中国警惕。

2. 此事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内部利益的多元化。目前美国外交中充斥着一批希望中美完全脱钩的反华派,他们的宗旨是不惜一切对付中国。美国外交逐渐内政化,令中美关系工具化。而美国国内政治极化、中产阶级萎缩等问题导致美国国家利益碎片化,这都使美国外交逐渐沦为政客的个人秀,也导致中美关系更加困难。

3.美国内部的政治之乱使得一个小小的气球也能调动美国人的“集体恐慌”。因此“气球事件”可能还会继续发酵,一些势力会继续疯狂炒作该事件,其带来的后续影响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但无论如何,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就不会在此事上被美国“带节奏”。

4.美国在亚太地区拼凑反华联盟,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并希望在亚太制造一个“乌克兰”,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非理性倾向。但中美关系并非无可挽回,两国仍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市场逻辑也决定中美不可能脱钩。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各位网友好!欢迎收看“香港號”,我是陈笺。“流浪气球”事件引爆了中美舆论。中方目前已对气球因不可抗力误入美国表示遗憾。但美方仍然采取了击落气球的处理方式。而此事件发生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中国访问之前,最终令五年来美国最高级别官员首次访华行程告吹。为什么一起不可控的“气球事件”会引起美国国内如此高度的关注,并让中国威胁论再次甚嚣尘上?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还可控吗?相关话题陈笺请来知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一起来探讨一下。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警惕美国反华势力继续炒作“气球事件”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郑教授您好!半个世纪前小小的乒乓球,巧妙开启了冷战时期中美之间当时难以想像的历史性对话,写下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史上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但如今理应日趋成熟的中美关系,却因一个“不可控”的气球,导致外界高度关注的中美恢复交流的重要时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原定5日、6日出访中国的行程延期。您如何评估此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郑永年:最近大家都在说“小小的乒乓球”是吧?最近也在放《流浪地球》的电影。实际上中美的这个“球”要大一些。我觉得这个球有多大、飞到哪里、对什么东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相对的,要看它的大背景。我认为,这件事发生在中美关系日益恶化的过程之中。

▎1971年4月1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前来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友谊比赛。图源:新华社

▎1971年4月13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举行欢迎仪式,欢迎前来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进行了友谊比赛。图源:新华社

为什么以前一个小小乒乓球能改变中美关系局面?就是因为美苏冷战时期,美国需要中国扮演制衡当时扩张的苏联的重要角色。当时我们一直在说,世界地缘政治的大三角就是中美苏。而现在,或者说从前几年特朗普打响贸易战开始,中美关系日益恶化。拜登上台后,也将中美关系定义为竞争关系,一个挑战者,甚至认为中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有意愿在全球范围内对美国利益构成竞争”的国家。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可能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正像冷战背景下乒乓球可以产生很大影响一样。中美关系已经因为这个事件受到了巨大影响。这件事就像“流浪地球”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太多不确定性,而正因为漂流到美国这个地方,甚至产生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2023年2月4日,美国民众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霍顿海滩的海岸观看气球被击落。图源:路透社

2023年2月4日,美国民众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霍顿海滩的海岸观看气球被击落。图源:路透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气球事件”是在不可控的情况下发生的,美国方面却因此宣布国务卿布林肯推迟访华,还在气球飘出美国东海岸时选择将其击落。而据报道,此前类似事件在美国发生时,美方从未对外公布过。对于美方这样的处理方式,您怎么看?

郑永年:大家可以翻看大历史,一战、二战也好,甚至更早的,如果各国之间爆发冲突或者战争,他们会怎么去处理?如果总体大局稳定,哪怕这个事件比较恶劣,也终究会过去。但是,如果大背景不稳定,哪怕是像这样一次没有任何重大后果的事件,大家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处理。

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天美国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政治人物还是媒体,尤其是那些本身就很反华的人,他们都不仅说“中国间谍气球”本身,还强调了中国背后的意图。一个气球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在正常情况下我觉得难以想象,因为这种事经常发生,大家本应更理性地处理。

▎2023年2月5日,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拜登在发现中国气球后的外交政策后果。图源:华盛顿邮报

2023年2月5日,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议员在电视节目中评论拜登在发现中国气球后的外交政策后果。图源:华盛顿邮报

接下来一段时间,美国各个方面都会对此大做文章,因为拜登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受制于国内各种力量的影响 。我个人判断,中美元首在去年G20峰会期间见面,表明两国还是想以大局为重,两国关系不说稳定至少也要缓和一下。因为俄乌战争还在进行,美国面对着北约这条战线,不想在东亚开辟第二个战场。所以包括布林肯在内也一直强调,中美关系尽管不可避免竞争,甚至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是也要设置一些护栏,不要公开发生冲突。

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这只是行政当局的一些思考,一些构思,并不代表整个美国。因为新冠疫情三年,大家的交往越来越少,本来两个大国之间的信任危机就是存在的,现在信任危机又进一步加剧。

▎“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国宣布推迟国务卿布林肯原定于2月5日的访华计划。图源:路透社

▎“气球事件”发生后,美国宣布推迟国务卿布林肯原定于2月5日的访华计划。图源:路透社

所以,现在两国处理事件需要特别小心,我们中国也要处理好这个事,因为形势不对。就像家里面夫妻关系好的,哪怕经常冲突还照样好;夫妻关系不好的话,一句话、一个脸色不好看,大家都变成仇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处理事情一定要小心。即便现在美国各方的反应并不符合事实,中国也并没有那么做。

我们可以表示不喜欢他们那么做,但是美国还会这样反应,应当也在我们的预期之中。因为中国人跟美国人理解的思维不一样。我们都是从初心出发,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现在也要从美国的角度,尤其是在中美关系这样一个情况下,想人家会怎么思考?或者想想那些冷战派、强硬派、反华力量会如何利用这次事件大做文章?气球事件虽然不是我们故意的,是超出我们控制的自然力量造成的,但我们如何回应这是我们是可控的。

中美关系是非常重大的问题。我一直认为中美关系不是简单的双边关系,也并不是贸易额多少的问题,而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也就是生与死的问题。这些因素都是要考量到的。我发现普通美国人不理解大的中美关系,如果美国的恶意力量把中国刻画成一个很大的威胁,就会影响到美国普通老百姓对中国的看法。

▎2023年2月7日,拜登在2023年度国情咨文中表示:华盛顿(与中国)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图源:彭博社

▎2023年2月7日,拜登在2023年度国情咨文中表示:华盛顿(与中国)寻求“竞争,而不是冲突”。图源:彭博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这一单一不可控的事件却引发了这样大的舆论,甚至影响到两国关系。正如您所说,其实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看一个大背景和从历史的长河来看。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细节,这个气球1月底就已经进入美国官方的视野了,但是美国的媒体是到2月2号才开始报道这个事情的,您认为他们有怎样的考量?您怎么看这个时间差呢?

郑永年我认为美国内部有各方面的利益,也有不同的考量。把气球打下来可能是军方和行政当局的考量。

我刚才也讲到,美国现在的对华环境总体上不好,更有冷战派这样的反华力量,他们不希望中美之间有任何有意义的交往。前几天美国共和党议员还说要调查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跟中国气候特使之间的一些交往,说他们是不是有秘密外交。所以任何有利于中美关系稳定甚至有所缓解的举措,美国的这些强硬派、反华派都不会允许。

▎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宣布了共同削减排放的计划。图源:盖蒂图片社

2021年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和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宣布了共同削减排放的计划。图源:盖蒂图片社

对待中美关系,我们总是按照我们的心态,认为中美关系很重要,中美关系改善不仅对中国,还对美国有利,对整个世界有利。但美国的很多力量,尤其是反华力量并不这么看,他们总认为中美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才是对他们有利的。

我为什么特别强调这一点呢?冷战期间美苏关系为什么到最后只剩下核武器的互相威慑?其实美苏之间并不是没有可能改变两国关系,也做了一些努力,像美苏科学家有一些合作是吧。但美国国内的很多力量阻碍美苏之间去改善关系。

对于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小心。从特朗普开始,美国各方面力量总希望跟中国脱钩,即便这种脱钩对他们也有很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非常致命性的影响。但他们已经把中国看成是竞争者、挑战者,甚至是敌人,他们会不惜一切来对待中国。

▎2022年发布的最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写道:“中国是唯一一个有意图,并且越来越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能力去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

2022年发布的最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写道:“中国是唯一一个有意图,并且越来越有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能力去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美国外交“内政化”导致美中关系更加复杂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刚才您分析了气球事件的大背景,您认为美国国内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一些反华人士并不认为中美关系保持好对美国有利。这次“气球事件”的报道引发全美关注,而拜登政府也因对此事件的处理方式而被共和党所攻击。拜登政府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此事件对美国内政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呢?

郑永年:对拜登来说,国内是优先的。 其实无论哪个美国总统,他都是以国内政治优先。 而为了国内政治,为了他自己和民主党的利益,大 家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拜登毫不犹豫地牺牲中美关系,以中美利益的损失为前提,来增进他自己在党派中的利益。

拜登这种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一旦失去国内的合法性就是平民一个,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认为,从现在美国的舆论操作来看,拜登哪怕想对华进行缓和,他也会推迟,他不继续采取更强硬的政策已经很幸运了。

▎2023年2月7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众议院联席会议前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向国会议员致意。图源:路透社

2023年2月7日,美国总统乔·拜登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众议院联席会议前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向国会议员致意。图源:路透社

现在,我们就要看拜登他有没有能力来处理这种事,因为现在的情况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你刚才说乒乓球小球,这个小球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已经不可能再出现基辛格或尼克松时代的秘密外交了。

社交媒体时代前的外交都是“diplomacy”,有很多秘密的成分在里面,而现在秘密的成分没有了,外交跟民主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以现在经常有人说中国的内政外交很难区分开,外交也是内政,内政也是外交。其实这在美国也是一样的,甚至可能更是这样。拜登处理中国问题就是处理内政,中国或中美关系只是他处理内政的工具,是一个因素。

现在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政治太分化。 以前的美国政治中,共和党占30%,民主党占30%,中间有40%的人党派并不明确,也就是所谓的“中间阶层”。但现在这个中间阶层完全消失了,要不就是民主党,要不就是共和党,分化越来越厉害。我认为现在美国政治正在“拉美化”——要么极右,要么极左,中间是没有的。

以前美国政治稳定时,就是一个“middile class politics(中产阶级外交)”。而拜登上台后说的“中产阶级外交”,意思是他的外交要为美国带来job(工作),带来经济发展和稳定。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的这块中产已经不存在了,导致“中产外交”也是非常极端的外交。我们可以预测,拜登现在这样做,共和党上来后也会这么做,因为外交就是内政的延伸,体现了内部的阶级分布,美国中产的分布就体现了它外交的形式。所以我认为,美国国内中产阶级的缩小破坏了中美关系。

▎中产阶级曾是绝大多数美国成年人所处的经济阶层。但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的一项研究,美国中产阶级中年人的比例已从1971年的61%下降到2021年的50%。

中产阶级曾是绝大多数美国成年人所处的经济阶层。但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的一项研究,美国中产阶级中年人的比例已从1971年的61%下降到2021年的50%。

而现在更重要的是,以前我们所说的“美国对华政策”这个概念已经不成立了。“对华政策”首先是党派的政策,但是是民主党的政策,还是共和党的政策?是白宫的政策?还是华尔街的政策?是联邦政府的政策?还是州政府的政策?

我以前也讲到过,佩洛西窜访台湾。老太太之所以能成行,就是因为美国外交由于三权制衡,越来越表现为政治人物的个性化的外交,根本没有“American interest(美国利益)”的观念。以前美国的国际关系和外交里都有“national interest(国家利益)”、“America interest”,但现在这些概念消失了,所有一切都是为了政治人物的个人利益。

这种变化使得中国处理对美关系更复杂,更困难。中国的情况比较简单,因为我们不可能有中央政府的外交/地方政府的外交;或者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民主党派的外交这种情况。我们的外交是非常整合的,是传统的主权外交。但美国现在还有主权外交吗?外交到底代表谁的利益?是谁的外交?现在搞得令人困惑。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困难,很多国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2021年1月6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国会大厦外聚集。图源:新华社

2021年1月6日,在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国会大厦外聚集。图源:新华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郑教授讲得非常透彻,我们经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而没有看清对方的思维是怎样的?中美思维方式其实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中美关系是美国推行内政的手段。记得您曾经说过, 美国政坛或者美国社会对中国有一种“集体恐慌”的状态 ,那么此次“流浪气球”事件是不是也印证了您的论断呢?

郑永年:对,我之前就说即便乒乓球“流浪”进去了,他们也会感觉到恐惧。

我们中国人经常说要有自信,要有信心。实际上我觉得客观评价,中国并不构成美国的挑战,没有挑战美国的什么,反而是美国一直感觉到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外面。美国媒体跟中国媒体也刚好相反,美国媒体是没有负面的新闻就不是新闻,哪怕是正面的新闻也要解读成负面的新闻。媒体是这样政治人物也是这样,利用解读负面的东西攻击他的对手。

实际上,美国可以更有“信心”, 它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强有力的挑战者,它的问题都是源自国内政治的问题。美国的高科技在发展,经济在发展,但它的政治治理制度出了问题,政治之乱导致了人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是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我们以后看美国,一定要弄清美国内部是怎么样,不能以我们自己的态度去看美国的问题。

▎2023年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国会联席会议上的国情咨文演讲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山走廊上设置的电视上播出。图源:路透社

2023年2月7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国会联席会议上的国情咨文演讲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山走廊上设置的电视上播出。图源:路透社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气球事件”还会继续发酵吗?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其实这个“气球事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弄得影响可不小,就连两国的外交往来都陷入了尴尬。气球被击落后,我们还可以获得一些信息,您觉得这个事会继续发酵吗?又会如何结束呢?

郑永年:我认为这个事件,它的事实不重要,因为从特朗普时代开始美国就进入了“后真相时代”。这个气球大或小,事实是怎么样的并不重要,关键要看美国各方力量怎么来炒作它。所以我觉得这件事不会一下子过去。气球可以很大,就看你吹得多大了,所以哪怕气球实际上只有那么大,美国社会也在使劲吹是吧?哪怕已经被击落了,他们还在使劲把气球吹得更大。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说,气球事件并没有改变白宫“寻求战略竞争但不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战略。照片:EPA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说,气球事件并没有改变白宫“寻求战略竞争但不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战略。照片:EPA

因此我觉得,中国还是要保持稳定,要有定力。处理中美关系,我们不要被美国的冷战派和反华人士牵着鼻子走。我们处理和美国的关系是和美国整体的关系,不是说处理几个反华人士的关系或是冷战派的关系。当年基辛格博士和尼克松经过很大努力跟中国建交,也并不是因为我们某一个领导人,而是因为中国这个国家在国际政治里的角色。

因此我们处理中美关系,还是要从大国责任的角度出发,还是要追求我们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国际的和平与发展。美国大做文章也没关系,我们是透明的,反正就是气球对吧?美国炒作就让他们去炒作,我们就作为旁观者看一下行了,也没有必要过激反应。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用网络语言说,就是千万不要被美国带节奏,是吗?

郑永年:用网络语言大概是这么说的。

▎2023年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希望美方有关人士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从美国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出发,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发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图源:外交部

2023年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希望美方有关人士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从美国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出发,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发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图源:外交部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外交主动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我们刚才说到,美国国内总是有一个假想敌,觉得境外的最大挑战就是中国,当然这是从经济体或者价值观来考虑的。那么1月31号时,北约秘书长跟日韩的对话也在不断渲染中国挑战的说法,表示虽然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但我们必须要懂得这一挑战的规模,还认为俄乌战争引发的危机也可能在东亚发生。俄乌战争在这个月就要整整一年了,我也看到您最新的文章,到底谁在塑造亚洲会出现一个乌克兰呢?

郑永年:我以前写文章也说过,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它希望东亚有一场冲突,以便将北约在东亚和亚洲的存在正式化。“亚洲的北约”已经是七七八八了,王毅部长所说的“23456”——两个双边联盟、AUKUS、印太四边安全会谈、五眼联盟,现在可以再加一些,最新版本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把新加坡、越南都加到它的印太联盟上了。当然这些也是一厢情愿了。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1月底的亚洲行中再次向日韩贩卖“中国焦虑”。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1月底的亚洲行中再次向日韩贩卖“中国焦虑”。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觉得我们最需要考虑台湾问题,因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的核心,我们绝对不会放任台湾地区变成乌克兰。 我们不是俄罗斯,那台湾岛更不是乌克兰了。你去看谁会变成亚洲的乌克兰?你去看二战之间发生了什么?日本发生了什么?韩国发生了什么?大家都要思考。

我现在觉得我们亚洲——说难听一点——就像前几年回归以后的香港,因为以前属于殖民地统治,出不了伟大的政治人物,总是有一种依赖思维。那么日韩现在也碰到这个问题,对吧?二战和朝鲜战争以后,日韩承受了巨大的创伤和苦难,也出现了一些政治人物,但是几十年的和平过去,这些政治人物就失去了思考能力。他不思考国家的最大利益是什么,他就跟着人走,跟着美国走。我觉得,这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现在美国在宣扬中国威胁,欧盟也在宣扬——就是程度好一点。但问题是从特朗普时代以来,美国视中国为敌,贸易战、卡脖子、系统脱钩……又在军事上挑衅中国,这么做帮助美国解决了哪些国内问题呢?他国内的问题不仅没有被缓解,还更严重了。欧盟也一样,它跟俄罗斯的关系已经这样了,再跟中国关系恶化,欧盟内部的经济社会只会更加恶化。

▎2021年6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美国峰会期间散步。图源:路透社

2021年6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美国峰会期间散步。图源:路透社

所以对中国来说,国际社会是很现实主义的,我们不侵略其他国家的利益,但是我们一定要加快国防现代化,我们一定要有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我们汉字的“武”就是“止戈为武”,我想用在现在是最恰当不过了。我们要稳定自己,尤其是我们有责任稳定这个世界,我们必须加快国防现代化。国防现代化背后,也是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今年30多个省份大家一起动员起来追求高质量发展。

所以,你去看看美国在追求什么,欧洲在追求什么,中国在追求什么?大概率未来是怎么样的,大家也可以预测一下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于2022年初秋在南海进行演习。图源:解放军南海舰队微信号截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于2022年初秋在南海进行演习。图源:解放军南海舰队微信号截图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中国在三年抗疫之战后,可以说已经全面恢复正常,无论跟世界还是与香港都回到了疫情之前的往来。然而,美国也好,北约也好,它们也都在重提“中国威胁论”,您觉得这样的言论还有市场吗?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

郑永年:如果没有市场,他们就不会去做这样的言论了。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美国人都有这种看法,我也看到一些美国学者也有非常理性的看法。但是“中国威胁论”的市场还是很大,所以他们就这样做。

我们要牢记,美国如果失败,不是被中国打败的,而是他自己打败自己。 以前苏联也是自己打败自己,欧洲一战、二战都是自己打败自己。所以我们要形成一个新思维——我们应当怎么做?我们要有定力,不要被他们带着节奏走。我们要有自己“priority(优先)”的事,做我们自己应当做的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基本。

▎美国知名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尔夫认为“中美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这条演说视频在Youtube上发布后收获1万3千多赞,不少美国网友表示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美国知名经济学教授理查德·沃尔夫认为“中美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这条演说视频在Youtube上发布后收获1万3千多赞,不少美国网友表示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您认为中美关系恶化,对中国开启的高质量发展会有影响吗?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郑永年:我觉得我们不要把美国看成一体。美国有3亿多人,反华的有多少人?要看到华尔街跟白宫的利益不一样,农业州跟工业州的利益不一样。美国是一个多元的利益综合体,所以我们可以实施一些传统的“统战政策”,要追求共同利益。我刚刚从北京回来,其实中国农业跟美国农业有很大的共同利益,中国资本跟美国资本有很大共同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要光看到冲突这一块,还有共同利益这一块。

当美国把中国界定为竞争者时,我们没有必要把美国也看成竞争者;美国把中国界定为敌人时,我们没有必要也把美国界定为敌人。我们还是要有定力,还是要继续开放,甚至是单边开放。美国行政当局说不向我们开放,我们也是要向美国开放。

我以前说过,我是非常乐观的,只要美国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只要中国还是开放的,就算这两个经济体贸易依存度会减少,也不会互相脱钩。我们要看市场逻辑、资本逻辑、技术逻辑,而不是让美国的政治逻辑牵着鼻子走。美国玩政治逻辑,我们就玩市场、资本、技术逻辑。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好的,非常感谢郑教授的分析与见解,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当中,无论美国怎么样来处理中美关系,或者对中国采取怎样的态度,您认为我们都要有定力,对内追求高质量发展,对外继续开放,哪怕只是单方面开放,重点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气球虽不可控,但是外交政策还是可控的。 感谢郑教授。

郑永年:中美关系沦为工具,警惕美国外交“内政化”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