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丰
专栏作家
昨晚到今天上午,我在成都的朋友至少有三位遭遇停电。一位朋友半夜停电,彻夜难眠;另一位朋友上午在家里停水停电,他发朋友圈想变成后羿,去射天上的太阳;第三位是一个女生,住宅停电,不得不到工作室去上班,但是写字楼电梯停运,要爬十几层楼。
他们的停电,都不在“计划中”,事先没有接到通知。成都正在全力保障居民用电,但是如果有社区严重超负荷,也会遭遇这样的“崩溃”。像这种突然崩溃的社区很多,说明整个城市尽管已经采取最高级应对,仍然很难维持。
这样的遭遇让人难过,连续40度的高温,人们的忍受已到极限,如果再停电,几乎是压垮个人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成都人没什么理由抱怨,因为放眼四川,不少地市都为了“保成都”,早就开始了限电措施。
真的热死人
浏览社交媒体我们会发现,一周前,像达州、绵阳、泸州这些地区,居民已经开始面临不时停电的局面。政府网站信息显示,绵阳市三台居民还就停电问题多次投诉,但是很明显这样的问题没法解决。
成都不时发布有关“热射病”的报道,8月初高温刚刚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人因为热射病去医院治疗的,到后来这样的事情在大城市就不再是新闻。但是,在小城市和农村,更多人受到高温威胁根本上不了新闻。
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的美称,很少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自古由人不由天”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常有的自豪感。反过来,这也说明很多人并没有应对高温和干旱的经验。
成都连发十几天高温红色预警,都市人紧张应对,但是人们很少注意,几乎每一天四川气象部门都有“干旱橙色预警”。农村不但经常停电,很多地区也严重缺水了。
一位媒体前同事告诉我,他在眉山的两位亲戚在高温中去世了,分别是71岁和95岁。这位朋友的发小是一位“阴阳先生”,在这次高温天气中,一共接到7次帮忙办葬礼的业务。农村独居老人,通常没有空调,即便子女给安装了空调,也不舍得多用。有时候他们还要“固执”地去田里劳动,很容易中暑。
让人难过的是,农村老人在高温中的死亡,往往被认为是正常死亡,不会被统计为“热死”或者中暑死亡,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热射病”这个词。所以,尽管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谈到亲戚“热死”,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详细的有关农村灾情的统计。
高温中被遮蔽的乡村
媒体报道现在多集中在成都的限电和重庆的山火中,对广大农村地区缺乏关注。在成都,政府的应对措施集中在“保民生”和“保重点企业”上,而把视野放大到四川,则有一种“保省会”的倾向。毕竟,成都一年GDP接近2万亿,而省内排名第二的绵阳市,才3000亿出头。
因此,这次“川渝”地区的高温干旱,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重庆和成都的高温,属于“都市灾害”,而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则是高温加干旱。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前者,后者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农民没有发声渠道,也很难登上热搜。
但是,合理推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停电频繁,住在农村的又多是老人,高温对人们的健康损害更大,而长久的干旱,会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最终将通过粮价和菜价的波动,反射到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中。
| 2022年8月17日,四川阆中,老夫妻避高温,凌晨收获水稻。
超级都市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这次川渝地区的电力缺乏,引起持久而深入的讨论,因为四川是中国第一水电大省,往年都是“西电东输”的主力,今年严重缺电,其震撼性可想而知。
对缺电原因的讨论有很多。目前来看,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天气,长江流域降水急剧减少,不少发电厂的蓄水都严重不足。大渡河一个电厂,自己做了一个视频,标题叫“大渡河献出了最后一度电”,为了最大限度供电,发电厂也把大部分照明设备都关了,实在是悲壮之极。
除了气候影响之外,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不能不提,那就是以重庆和成都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的崛起,本身就需要巨量的工业用电,而且这些年工业用电量也在持续增加。他们的经济推动力和所需要的电能一定是成正比的。
成都有2100万人,重庆人口超过3000万,仅仅是这两个超级都市的居民用电保障,都是一个大问题。这一次成都的限电,让整个城市陷入黑暗中,这实在是一次重要的提醒:这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毫无疑问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1月,四川省起草通过了《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把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分成一到四级(一级最严重),这还是一个“试行”的草案,而在8月21日,四川省就宣布了启动能源保障应急预案的“一级响应”——第一次出手,就是最高级别的应对。成都的各种限电措施,就是对这个方案的贯彻执行。
气候专家指出,这样的高温天气只是开始。即使以后不是每年都有如此可怕的高温,但可以预计,成灾害的高温天气会越来越频繁。成都的“天府之国”自豪感,也许将成为回忆,而有长江流域火炉之称的重庆,也到了忍受的极限,截止到今天,好几处山火都还没有扑灭。
如果说干旱对广大农村的影响是持久的,高温对重庆、成都的影响,则是序幕。人们必须进行深入反思,做好更得力的应对。“成渝经济圈”,会承接不少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业产能,它是年轻的、有活力的都市圈,但是产业驱动才初见成效,就不得不面临电力匮乏的局面,如何构建一个更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课题。
在更深层面上,我们还必须深入思考,成都和重庆,如何更好地带动、帮扶川渝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当遇到类似今年的电力危机时,如何更好兼顾城市和乡村?人们不能指望,乡村永远是“付出”和“牺牲者”。那不是一幅理想的发展图景。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主编|张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