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5.5%的增长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提升经济的决心
资讯
资讯 > 正文
站内

毛振华:5.5%的增长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提升经济的决心

在4月16-17日由哈佛大学举办、凤凰网《与世界对话》作为传播伙伴的第25届哈佛中国论坛上,中诚信集团董事长、创始人毛振华就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毛振华认为,俄乌战争、中美关系变化等短期和中长期因素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而中国在今年3月提出的5.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一个决心提升经济的信号。如果政府在官员积极性和经济资源调配上调动得当,中国经济就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结果。

毛振华:5.5%的增长目标,体现了中国政府提升经济的决心

以下是演讲全文:

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经济增长速度的一个很重要的调整。就是由过去持续的,接近10%的高速度,向所谓中高速6-8%,再到现在进一步向5%左右的,一个中速来调整。

当然跟世界经济比,跟其他经济区比,这依然是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但对中国的这种增长惯性,形成的需求的惯性来讲,它是处在下行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长期问题的累积,现在已经到了一定要处理或者是面临现实压力的时候。

一个就是我们长期以来实行的,跟世界其他国家还有美国一样的,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的货币投放,导致的资产价格的一些泡沫,还有通胀的压力现在已经显现。美国欧洲压力都很高了,我们中国现在控制得比较好,但在现在的新形势下,我赞成刚才祖六的分析,通货膨胀还是有可能会上一个台阶,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压力。

第二个就是08年以后的全球化开始退潮。08年以后,全球的贸易出现萎缩,产业结构重构。那么中国在上一次全球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实际上还在继续,产能过剩的结构性转换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第三个是更大的中长期问题,就是中美关系出现变化。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这个时间点上经历一个艰难的时刻,这也是我看前面开幕式的时候,几位所讲的事情。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应该说对中国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大。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我们预计应该是告别了过去的超高速,也告别了中高速,应该是中速的这么一个环节。那么年初1月份的时候,我的团队做了一个分析中国的潜在GDP增速大概应该在5.1%,我看 IMF在1月份的时候,预计中国的增长速度到4.8%,那么大家注意这还是在1月份。3月份的时候,中国的两会提出来,今年的增速是5.5%,这比大家估计的要高一些。

我觉得这一件事情还是蛮值得关注的。中国政府在制定自己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时候,经常是把计划数字定的比很多学者预计的要低的,中国有很多很乐观的学者,官方的预期一般比他们的还要低一些。但是今年两会的时候,政府提出这个报告就超出了绝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的分析,大多数学者预计到5%左右。那么就说中国政府的预计比很多的学者都要高,这件事情是比较少见的。因为2021年大多数经济学家预计的都是8%左右,结果是8.1%,但是当年的政府预计是6%。今年的5.5%出来之后大多数人都认为很难达到。但是我认为中国政府通过这样一个比较高的GDP增速计划,向人们展示了自己要求提升经济的这么一个目标,展示了这么一个决心,这是我的解读。

但3月份以后又出现了大的形势变化,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讨论也重点谈到的,新冠疫情的新情况。我觉得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这个是我们没想到的,有这么大的冲击。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中央经济引擎受到了影响。现在的问题是,现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面,和奥密克戎这种强大的传染背景下,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面临灾难。而实际上我们在观察去年的经济增长的时候发现,疫情严重的省份受到的冲击都很大。那么现在看起来的话,全年的GDP增速要完成5.5%,我认为需要极大的努力,我认为从现实情况看还是非常难的。

另外一块就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影响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2月底的时候,我们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现在看起来不是。原来以为只是一个地缘的问题,现在看起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家当时都认为这个问题离中国比较遥远,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甚至有可能减缓一些中国的压力。现在看起来都不是,有可能时间很长,有可能对中国影响很大,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短期的一些问题。

而从中长期看起来,因为中国经过了40年的发展,没有经过一次真正的比较长的经济危机。中国的企业界,中国的国民承受一次危机的实力和准备,精神准备,我觉得应该是有。但是如果在多种因素压力下,超出我们常规的这种经济危机预期,我觉得这个事情就值得我们来关注。当然中国政府现在从经济政策上看,我们国内还是有一些机会,比如说我们整个中国的韧性还是比较强,制造业的恢复能力,供应的能力也是很强的,我们补短板双循环,内循环给我们经济有限能量一个动能补充。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也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国际上看也是有一定的优势。这些是我们看到的。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看到了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出现了这么一个格局。过去中国的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大概跟全球是同步的,是共振的。那么最近出现一个变化:美国央行在缩表要加息,我们的央行要扩表,要降息,这个情况的出现我觉得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但这就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特别是应对新冠疫情,2020年、2021年走出了与美国不一样的这种政策路径。美国是持续地实行他们自己说叫没有节制的政策,我们应该说是有所节制,所以我们在2021年就实现了从超常规的扩张型货币政策向常规的扩张政策转换,所以我觉得2021年我们的经济可控制性比较好。

所以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在高通胀压力下,要采取向扩张型货币政策的常态方面的回归。而中国应该是有机会由相对克制的扩张政策,向常规的扩张政策的转变。那么这里就反映中国政府的工具箱还是有很大空间,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当然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不是最根本的表现。其实前面的嘉宾已经说到了,中国的很大的问题,很大的机会或者说最后很大的潜力都在于中国政府、中国的企业家的努力。中国的经济资源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上,政府官员的积极性,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对整个经济机器的运转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界也是在这个框架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投资信心投入问题,去年年底的贷款也放不出去。只要把这问题解决好了,那么这样的话我们还是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结果。

[责任编辑:屈功泽 PN365]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0

为您推荐

算法反馈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