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力跌至第7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被取代?
资讯
资讯 > 港澳 > 正文

全球竞争力跌至第7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被取代?

自动播放

核心提要:

1.“202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香港的竞争力排名5年内从全球第一下降到第七位。香港排名下滑是受到了社会动乱和疫情的双重冲击,这份报告还显示,美国的竞争力也从2018年的第一滑落至2021年的第十。然而香港的核心优势依然保持,其竞争力未来仍将回到高位。

2.很多媒体在传去年香港很多资金流向新加坡,其实是被夸大了。在同一时段,流入香港的资金远远大于流向新加坡的资金,这是我们从数据上得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信号。

3.今年首季香港IPO募资额全球第一,既得益于香港本身的金融市场制度非常完善,实际上也是外来资本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投下的信心票。香港的IPO募资10年内有7年是全球冠军,在这里面投资的人,从过去到现在,能看到市场在愈发成熟。

4.随着人口不断流入,香港的住房严重供不应求。香港单位面积的房价显得很高,同时它小面积的房子很多,绝大部分香港人可以负担得起。

5.上海、深圳或者海南,对香港而言有互补性,但暂时不能完全替代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独特性优势仍在,比如在亚洲独一无二的国际教育资源等等。

6.看待香港的发展眼光要长远,不该因为目前疫情这些困扰而悲观。过去的经验表明,低谷只是暂时。香港政府效率和金融法规都稳定排在全球第一位,随着多年以来进展缓慢的基建也将于近期集中完工,未来3到5年后香港经济将令人刮目相看。

凤凰网香港號的观众朋友好!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再次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称过去两年香港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但香港依然以稳健成熟的监管制度和严谨的风险管理措施,令香港的金融系统在困难时期表现出非凡的韧性和稳定性,2019年的IPO募资金额还在全球称冠。而另一方面,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最新发布的“202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却显示: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从2017年的全球第一下降到2021年的第七位。那对于香港的经济前景是否可以看好呢?相关话题,今天陈笺请到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博士一起来聊聊。

香港竞争力排名虽跌 核心优势依然保持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夏博士您好,最近我们一方面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肯定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另一方面,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日前发布“2021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从2017年的全球第一下降到2021年的第七位。您对香港的经济前景和竞争力如何评估?

夏春:我觉得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排名它知名度非常高,(实际上)2017年香港排第一,但是到2019年它还在排第二位,只不过就是从2020年2021年它连续下降,从第2位到第5位再到第7位。

背后核心的原因我们都知道:2019年香港社会的暴乱事件,再加上整个疫情冲击。这样一个排名变化,其实你换一个角度讲也合理。比方说我们看到美国2018年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是第一位,但是到了2020年它排到第10位了,2021年排到第10位,它同样是发生了社会暴乱,同样是因为疫情。相反有一些北欧国家它因为社会非常稳定,而且在疫情控制中做得比较好,它的外贸也不太依赖全球其他的经济体,所以他们的排名反而就上去了,成为前三名。

那么这样一个短期的变化,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我们认为未来香港的排名依然会回到原来的很高的位置。那中间主要就是经济表现开关、经济重新调整之后,有一个很好的回暖,再加上社会现在已经稳定了,然后香港其他的优势依然保持,所以我对香港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正确视角 乐观看待香港前景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您肯定有自己的判断理据和模式。但从普罗大众的角度来看,都认为这个竞争力排名还是呈现减弱的趋势。影响香港竞争力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您是从哪些角度看好香港未来?

夏春:这些年大家对香港看法有很多争议,其实是并不奇怪的。因为我们都知道香港确实是有它很亮眼的一面,但是也有很多结构性的矛盾。这些矛盾在过去一段时间它有一个爆发过程,实际上在2019年,我很多身边的朋友,包括我本人在内,当时对香港其实也是一度感到很悲观的,当时也是看不到前景。

但实际上等到整个社会稳定下来以后,特别是在去年2020年疫情发生以后,那个时候国安法推出来之前,在那个时间我详细地看了一下经济数据给了我很大的支撑。然后我们当时就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报告,认为大家应该对香港保持乐观,为什么这么说?

在去年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数据,很多媒体都在传,是讲很多资金在流向新加坡。当时很多新加坡的朋友也觉得很自豪。可是我当时看了一下数据以后才发现,完全是被夸大了,因为香港当时确实有一部分资金去到新加坡,(新加坡)整个银行体系的结余也确实在增加,以美元外币形式的这个结余在增加。

但是你看一下数据就发现,其实它的基数非常少,这种情况下它增加其实还不是很大的。相反在同样一个时间段里面,流入香港的资金是远远大于流向新加坡的资金的,这是我们从数据上得到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信号

另一方面,我们看了一下香港过去这些年,像房价问题,这是讨论比较多的。03年它从97年的高点下来大概68%,接下来它有一个很长的上涨过程,这个过程被很多人批评觉得房价很高,超过人民的购买力。但是我当时看了一下数据以后也感到非常惊讶,因为香港超过100平米的房子,它的量非常少,它少到什么程度?每一年它的供应只有1000套左右。相反那些小面积的房子很多。所以一方面我们说香港的单位面积的房价显得很高,但另外一方面,因为它小面积的房子很多,其实绝大部分香港人是可以负担得起的。所以我们说要真正去理解经济的变化,你一定要去看数据,数据告诉我们的东西要比很多情绪方面显示的信息要强烈得多。

刚才说香港的排名下降,如果从17年或者16年看,一下子确实是显得下降很大。但如果你仔细看2019年,还是全球第二位。香港的一些排名在过去两年都有所下降,我觉得这也是合理的。因为香港确实在过去两年也经历了很大的打击,如果这两个打击下,你这个排名还排在第一位,反而是让大家不相信了。

所以我觉得看香港一定要从多方面,特别是在香港要有一个很长期的生活经验,同时要去平衡悲观和乐观的观点。

我们小市民小老百姓每天都可以有很多抱怨,这个我觉得是很合理的,但是你要去看市场大的资金在往哪里走。全世界如果说香港不太好,可是全世界现在其他国家也不太好。我们看到大家都说美元要贬值,可是美元就贬不下去,为什么?因为其他国家的货币,其他国家的经济基本面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理性来看的话,我们只要看到香港走过这个下滑期,问题都暴露出来,然后现在针对性地去改革,去找到它的发力点,反而让我们更加有信心了。

香港IPO募资额全球称冠 金融体系完善外资投中国经济信心一票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香港作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即使在2019社会暴乱时期,依然创下了全球IPO市场募资的冠军,2020年的疫情打击下和国安法立法通过后,募资也仅次于纳斯达克,今年首季的募资额也是全球第一。这个数字说明什么?

夏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香港现在上市公司里面,已经有超过一大半是来自于内地的企业。而内地企业的活力通过这些上市公司展现得非常充分,全球的资本到香港来投资,实际上它首先是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投下一个信心票

另一方面,香港本身的金融市场制度非常完善。无论是股市、债市,衍生品,再加上它的整个配套法律服务、审计服务、专业服务,以及它有西方比较熟悉的一个法律制度,总体上来讲,在全球找不到另外一个市场能够同时把这几样因素结合到如此完美

在过去几年纳斯达克包括标普,其实也是非常依赖中国公司到美国去上市的。再加上香港的IPO募资10年里面有7年是全球冠军,在这里面投资的人,从过去一步步走过来,他看到市场实际上是在越来越成熟

今天我们要强调的一点就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家都觉得好像很自然,你靠着中国内地,中国内地又这么好,但实际上这也都是靠香港争取过来的。

在20年前,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在东京。这些年香港也面临很多竞争对手,实际上它中间不断的进步,很多人没有真正感受到,而我们在香港10多年了,体会就非常强烈。

香港楼价居高不下与市场供需关系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确实,多年来看淡香港的人就错失了不少赚钱的机会。就在今年这短短的几个月,香港的楼价不断攀升,又接近19年的高位了。正如您说在投资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挣钱。如何理解?您是以怎样的理据判断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经济前景的呢?

夏春:我特别想强调——数据特别重要。过去我们关于房价的理解,实际上是因为传统的经济学对很多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过去的很多理论在老百姓中间流传多年,这些理论有哪些缺陷?

第一,我们过去对货币的理解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过去对货币以及它相关的财富是严重研究不足的。研究经济学这么多年,我非常清楚传统经济学的缺陷,它不研究财富,它强调的是什么?强调就是当年的收入。

所以我们每次讲到股市或房价,总是用平均收入,中位收入来衡量购买力。当然用这样的方法去衡量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不够全面。为什么不够全面呢?因为真正支撑股市和房价的实际上是财富。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些年有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很大,少数人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恰恰也是这些人支撑了整个股市,支撑了整个房地产。

而房地产流传的理论里面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错误是什么?就是我们过度地强调需求端,而对供给端研究得不够充分。过去这些年对市场判断比较准确的人,他往往会从供给端来告诉你,供应是严重不足的,这一点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很多人不够理解的。

比方说国内的房价,大家总说是因为货币印钞太多。说香港是因为美国印钞太多,这个其实是从需求端来讲的。如果你去看供给端,你会发现其实在国内一线城市之所以涨得很多,是因为一线城市人口在不断的流入,而(房子)供给是严重不足的。其他地方房价比较低,是供过于求。这一点在香港特别明显,香港是一个(房子)严重供不应求的城市。

现在你看居民排队等公屋的话,以前说等3年到5年,现在是5年到7年。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去年美国房价,全球房价都在大涨。除了美联储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是美国的房子也是严重供不应求,再加上它有一个人口的变化。过去我们总是讲老龄化,很多人都相信老龄化社会房价会下来,实际上在美国这些年所谓的老龄化没有我们想象的严重,它恰好进入到一个中年人集中占比越来越多的时期,未来10年都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这个是它房价上涨背后的一个原因。

反过来讲香港,香港老龄化确实也很严重,可是它有个特点,就是城市很小。国内的移民不断地过来,实际上使得它的购买力远远大于供应。

我这里面又强调数据了,看到数据以后你会非常的惊讶。比方说香港去年封关,没有内地的购买者过来。可是香港过去这些年,就算是在有内地人不断过来的情况下,他的房子90%以上是由当地人买下来的,或者说是有香港身份证的人买下来的,也就是说它并不是完全靠游资,哪怕是内地人到香港来买房,他首先要获得香港居民身份证,他有居住的权利。

我们普通人单纯地从收入角度说,香港这些年收入增长不够,可能说收入都没有增长,房价却涨了这么多倍,听上去确实是有道理的。

但是我们刚才说了,如果你在香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时候你就要想到怎样去通过做投资,或者说怎样先从小的户型入手,也就是所谓的“上车”,然后不断地去以小换大。其实内地过去也是这么过来的。想想内地一开始整个居民收入也是很低的,可是房价这些年涨了这么多,背后的原因其实说到底是比我们一般人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我们都知道香港有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唱空香港房价10年了,别人叫他们“末日博士”。他们粉丝越来越多,相信的人越来越多,可是这些人最后都错过了机会。与其相信那些悲观的判断,我觉得更要学会平衡。也不是说我们要盲目乐观,完全不把这种悲观的观点当一回事,我觉得政府要认真地去对待悲观的观点。

但同时我们要看到背后股价房价,为什么香港经济发展有那么多人看好,尤其是大的资本,特别是本地的发展商。全球资本不断在香港进行投资,其背后我们一定要有深刻的理解。

当你把这两种观点平衡以后,可能想法会比原来要深入一层,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这点我也是很认同,在香港你无论做哪个行业,光靠工资那是肯定不行的,都要靠投资才能够在这里寻求财富不断的增长,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在香港是得到应证的。

为何3-5年后的香港会令人刮目相看?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当我们看到香港竞争力排名在下跌,经济疲弱,大家难免也会产生忧虑。而您认为3-5年后的香港会令人刮目相看,为什么呢?

夏春:其实我回答这个问题是特别有感受的,因为我是08年来香港,前面7年时间我在大学都在研究美国问题。实际上当时对香港也没有那么关注,两耳不闻窗外事。接下来我就来到我们公司诺亚财富,跟内地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我就不断要去看内地的发展。

当时我觉得内地的发展也是完全超出意料的,因为当时我对内地很多城市的理解,还停留在2000年前的样子。我再回到内地,看到的情况就非常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觉得好像香港这些年发展很缓慢,这种印象特别深刻。但恰恰是因为这两年的疫情,我回内地的时间就很少了,过去一年半的时间,我只在内地待了两个月。更多的时间留在香港,更多的时间去观察香港,这个时候就发现它给我很多惊喜。

为什么这么说呢?过去我们都说香港基建发展得很慢,但实际上再慢它有一个集中完工的时候,恰恰香港这两年就有很多集中完工的项目摆在我们面前。比方说西九文化区,我们都知道回归之后就在讲要建设西九文化区,可是过去给大家感觉那边地方一片废墟。现在这两年我看到很多博物馆都已经起来了,它有几个大的博物馆,然后整个海滨长廊,无论是西九的海滨长廊,还是整个中环这边的整个港岛的海滨长廊,从上环到中环到金钟到湾仔到铜锣湾,现在都已经建好了。

▎图/ 坐落维港海旁的西九文化区,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文化区域之一

我们接下来很快会看到故宫文化博物馆,(它的)建设速度非常快,香港会有一个很多变化集中到来的时候。再看看东九龙这边的启德机场,这块地20多年来好像就是进展得很缓慢,可现在它进入到一个集中建成的时期,那么未来3到5年这边可能会给大家焕然一新的感觉。比方说会诞生全香港最大的体育场馆,这个场馆会是铜锣湾维园会的6倍大,整个配套都会起来。再加上香港这些年,还有一些公路隧道桥梁在最近这两年其实都在加快的新建过程中,社会一旦稳定下来,有一种赶上之前错过的时间的感觉。

香港正在逆袭 基建项目连续发力

比方说将军澳那边的桥梁,一年之内就基本上快要建成了,比原来的速度要快。

最近刚刚通车的 “屯马线”,就把香港最东边的新界和最西边的新界连起来了。很快两年后会有“沙中线”,就是从金钟到红磡的第4条过海隧道。其实隧道在17、18年它就已经在建设,18年底已经完工,接下来要把地铁通下来。

比方说一个深圳的朋友,过了罗湖,过了落马洲以后,以前他只能坐到红磡,坐到红磡以后就要换车,很不方便。以后他从罗湖落马洲上车以后,通过地铁线它可以去香港任何一个地方,可以去最东边,最西边,最南边,全部可以连起来了。这在未来2到3年时间里就会发生。我刚才说到的像九龙这边的文化区,整个西九文化区,九龙的发展区大概5年时间里也会陆续完工。那么有了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话,香港的竞争力排名就会有一个提升。

当然基础设施还包括其他方面,包括人才,包括医疗教育。这些年大家对香港的教育也很多批评,好像觉得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香港教育还有它很独特的一面。

我举个例子来讲,比方说国际学校。现在很多人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很容易被上海取代,甚至说有人说会被海南取代。但是真正在这里工作过的人就知道,首先要想到孩子的教育,即使你不喜欢本地教育,那么你要去国际学校,香港国际学校的资源可以说在整个亚洲是独一无二的,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对应的国际学校。最近我很多朋友的孩子也从内地来香港上学。另外还有一个优点,我要特别强调一下,在内地大家都说现在小孩读书特别难,尤其在北京上海竞争非常激烈,不要说国际学校,就算是传统的公立学校,大家都觉得争得头破血流。

▎图/哈罗香港国际学校

说到这里我就想说一下,香港这边虽然说小学、中学、大学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但是以我的观察来看,相比国内还是没有那么严重的所谓的“内卷”,我觉得香港这一方面还做得相对比较好。虽然很多朋友也为孩子上学感到非常焦虑,但最后大部分孩子还是去到比较理想的学校。

还有一点,在19年社会暴乱之后,大家都觉得香港大学可能没有学生愿意来了。可事实是什么?我问了我在港大原来的同事,他们说其实也超过预想,2020年的入学申请比原来超过一倍。这里面当然涉及到美国英国疫情这些原因,但是我相信真正在香港读过书的这些孩子,他(她)回到内地还是会说,香港的大学教育其实还是非常专业的,教授是非常认真的,而且是非常前沿的,所以我觉得很多问题需要双方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跳出思维陷阱 看到美好未来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我们刚刚过了香港回归24周年这样一个纪念日,一个新的篇章又开始了,我们也都有一种期盼。您刚刚说其实在中国的版图上,香港的独特性可能暂时深圳和上海并不能完全替代,可能有些互补性。新加坡也是这样,尽管有资金流入,但规模还是不及流入香港的大,毕竟它没有中国内地这样大的腹地,尽管它也有与世界相同制度的优势。但在疫情的困扰下,还没有通关,人们往往变得悲观,感觉没有盼头,看不到前景。如何才能跳出思维陷阱,看到未来的希望和美好呢?

夏春:对这一点我是非常有感受的。去年年终,大家都知道疫情冲击以后,当时美联储4月份已经开始放水了,市场4月5月开始有些反弹了,但很多朋友在那个时候还是很悲观,不敢做投资的,觉得疫情这么大对吧?

全球经济可能都要衰退,当时很多人说会要大萧条,很多悲观的声音说要重现过去1929年到1935年的那种长时间的萧条。

我当时就读到一本特别的书,这本书英文叫《fact ful ness》,台湾把它翻译成“真确”,国内也有这本书,翻译成“事实”。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公共卫生专家,他一生都在和各种流行病,包括伊波拉病毒做斗争。所以去年这本书一下子很流行,看完以后我才发现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在变得越来越好,只要你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你不能想象未来一个月港股会不会下跌?未来半年美股会不会下跌?如果你把时间稍微拉长一点,比方说你看5年10年,甚至你看得更长一点20年30年。从各种数据上来看,这个世界是变得越来越美好了。这个作者是瑞典人,他说其实在70年前,瑞典是个很穷很穷的国家,他书里面全部都的是讲他个人的故事,这一点就可以让人很惊讶。

反过来讲在香港也是一样的,我们都说香港很繁荣,但是香港今天的繁荣和70年前或者说50年前的繁荣,它又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比方说,今天我们都知道香港西九龙那一块很繁荣,包括奥运那一块,对吧?可是在20年前那个地方是没有的,它是在回归之前填海填出来的,然后开始建设。我想如果你现在回到当年,看到香港要填海,你可能很悲观,觉得不喜欢,持很多负面的观点,所以你说我不要去这个地方。还记得以前刚到香港的时候,有一个朋友跟我们说,我们香港人以前是不去油麻地,不去旺角的,我们只在港岛呆着。

▎图/西九龙填海计划:旧油麻地避风塘的填海工程

那么你想想他看到填海,肯定是很多负面的情绪,可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填海填出来的那一块地方,可以说是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工作机会,带来了很多人在那边很开心的生活。

那么我觉得这样一种观念,看问题的角度,是决定了你20年后、30年后,不光是你本人,还有你的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所以这本书当时对我启发特别大。

所以我当时就推荐给客户,告诉他们,你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不敢保证说去年下半年股市会大涨,但是你可以相信3年后,5年后它应该会回到19年的高点。其实这样去思考,你会发现如果三年后回到(高点),每年的年化收益可能就有14%,哪怕5年后回到19年的高点都有8%,现在我们都说1%、2%,银行定期存款也就这么多,8%大家很满意了。很多人当时想通这个道理以后,就开始非常积极地进入市场,所以去年下半年整个市场表现得非常好。

就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告诉大家,我们看待问题一定要理解这个世界在过去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只是看短期,比方说19年,就像我本人也说了,19年我也觉得香港好像真的是没有希望了,可是我们如果把时间拉长看,香港在过去这些年也经历了很多类似的打击,像03年的SARS,当时的房价跌了68%。其实后面的人都是在不断吸取前面的教训,你想在将来再重复一次,其实已经很难了,因为这里面的钱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香港的整个供应实际上还是有它的布局。全香港的别墅只有1.6万套,那么你想想香港700多万人,有钱的人绝对不止1.6万。你这样一想,就马上理解它里面供和需之间的问题,特别是这种高房价的问题,没有你想象的严重,也就是说有些房价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购买力,其实你也不要去考虑它。同样的现象在中国内地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我们如果把中国内地的问题想通,你再来看香港,很多问题你也可以想得通。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感谢夏博士今天跟我们分享了您看好香港经济前景的理据和思维模式。香港的政府效率和金融法规都稳定排在全球第1位,而过去很多年比较缓慢的基建也将集中完工,未来香港这个城市更会让世界刮目相看。而IPO募资额全球之冠,也能看到外来资本对中国经济和企业成长前景投下的信心一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