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2 09:45:50
来源:澎湃新闻 来自上海
“作为在专业艺术院校从事了30余年教学和表演的一线工作者,我忧心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艺术院团生存状态的举步维艰,我清楚地知道,作为专业艺术工作者或专业艺术院团,如果自身的生存状况发生了问题,艺术创作的品质很难保证。”
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月宁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将向大会提交“关于艺术类大学就地收编濒危艺术院团的建议”的提案。
刘月宁在这份提案中指出,因为工作接触和多年来的关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全国艺术院团发展模式多为:国家差额拨款+票房收入。
尽管在国家院团体制改革倒逼下,全国艺术院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创新,增强了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但是刘月宁也了解到,目前只有北、上、广等身处一线城市为数不多的院团,培植出了相对稳定的观众基础,靠自身演出票房可实现微盈利,大多数院团尤其是传统戏曲、戏剧等地方院团目前仍面临生存困境。
尤其是去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演出场所关闭,对这些院团的生存状况更是雪上加霜,也给这些院团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亟待国家相关方面给予扶持。
因此她认为,在当前新冠肺炎防控仍处于局部传播、演出市场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化的情况下,建议国家从持续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角度,通过由艺术院团所在地的艺术类大学就地收编濒危传统艺术院团的方式,让中国的基层艺术创作力量,通过重新整合、盘活,保存住现有的艺术生产力存量,从而使得中国艺术创作生力军向好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刘月宁委员在这份提案中提出了三项具体建议:
第一,建议由文旅部和教育部通过部际联席会议,框定亟待扶持的地方性濒危艺术院团名单,并通过所在地或所在省艺术类高校收编的方式,纳入高校统一管理。
第二,收编后的艺术院团,可作为高校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艺术实践基地及高校的产学研艺术研究和创新实践中心,充分发挥来自一线的新老艺术家实践经验,带动在校的教师和艺术类学生,拥抱市场,创作市场化的演艺作品,从而起到盘活高等艺术教育创作活力,提升在学学生舞台经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第三,人员收编问题,可采用部分纳编和合同聘用双轨制的劳动用人关系,这也是目前艺术类专业团体和高等艺术院校通行的劳务用人模式。在具体聘用中,可按照高校的教师上岗资质,专业艺术剧团的老艺术家可聘为研究生导师,带专业研究生,带专业课题项目;年轻艺术工作者可带相关专业的本科课程和学生的实践类活动。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确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
2022-03-15 11:08:30
2022-03-14 11:27:55
人民网2022-03-12 11:57:47
2022-03-12 11:56:42
2022-03-12 11: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