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赌王何鸿燊,不是省长书记的座上宾?
资讯
资讯 > 港澳 > 正文

为什么赌王何鸿燊,不是省长书记的座上宾?

赌王的离世,是一个巨大的隐喻。

它宣告了旧澳门的结束,象征着一个新的篇章即将开启。

在澳门向左,香港向右的情况下,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时代。

澳门没有总督很多年了,何鸿燊可能是最后那“半个”。

他被称为无冕澳督,身家700亿,控制资产5000亿港元,据说澳门三分之一的人受益于他的公司。

财富,女人,威望,权势,多数人用尽一生运气都够不着的东西,他全都享有过。

不过,他一手缔造的传奇,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就能自动延续给后代。因为赌王的身家性命,全维系在一张薄薄的赌牌上。

1962 年,澳娱公司获得了博彩专营权,此后垄断澳门赌业40年。

当时全世界可以合法赌博的,也就摩纳哥、拉斯维加斯几个地方,在亚太更是一个对手都没有。

放眼全世界,暴富的方式无非就两种,要么攀上高枝,要么拿下专营权,反正都要有权力的加持和保护。

普通人拿到一项,就能封侯拜相,更何况赌王是名门之后?合法的垄断,让何鸿燊一步封王。

不过,躺着都能赚钱的日子,也让赌场的服务不敢恭维。可能东北随便一条街上的洗浴中心,都能吊打它们好几倍。

最标志性的恶评,就是强要茶钱,赌客赢了钱,荷官经常会自行取走筹码做小费,连句谢谢都没有。

这“舒爽”的感觉,就跟你在内地摇号买房得付几十万茶水费没差了。

后来,全世界都掀起了一场赌业合法化浪潮,中国的邻居们,接壤的隔海相望的,一个个卷起袖子开赌。

澳门博彩受到围剿。当局痛定思痛,于2002年放开了赌权,赌牌一变为三,三变为六。不管岛内还是岛外,竞争一下子变激烈了。

何氏家族的市场份额一路萎缩。其博彩收入市占率从最顶峰的几近100%,跌到了14.9%。

赌王家族的向死而生,势必需要另外一条道路。

1535年,澳门开埠。

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变成南中国的贸易中转港,再到世界第一大赌城。沉沉浮浮几百年里,澳门始终摆脱不了土地的魔咒。

这座城市太小了,一个国际机场,就能吞噬掉城市近6%的土地面积。

这里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65万人,堪称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由于土地过于紧张,迪尼斯乐园、海洋公园,会展中心……这些“旅游休闲”设施根本就扩张不了。

整个澳门被锁定在了逼仄的产业结构里,博彩业一业独大。

从2014年到2018年,博彩业每年贡献了澳门76%以上的税收,以及接近一半的GDP。

对于内地来说,澳门既不是内地的原材料供应地,也不是内地过剩产能的消化地。

它就像是一个黑洞,吞噬了本可以用来投入再生产的资本。

那些小老板通过卖手机、开工厂赚了的钱,有许多都拿到这里一掷千金,这些钱大多流入了赌场的口袋。

最终通过澳门外商投资回流到内地的,体量很小,根本没法跟港资相比。2018年澳门在内地投资累计金额为155亿美元,仅相当于香港10900亿元的1.4%。

所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澳门与内地更多是一种平行关系,而不是辐射与被辐射的交叉关系。

这也是为什么过去这么多年,赌王家族始终当不了内地主角的原因。

同样是首富,台湾郭台铭把富士康做成一个代工帝国,与国家的经济体系深度嵌合,带来了庞大的就业和出口。不管走到那里,他都是书记省长们的座上宾。

何家虽然也有投资内地,但核心产业,还是一直盘踞在澳门境内的博彩业,无法跟内地的产业链条深度融合,相互分工。

所以,赌王这个豪门家族的产业之盛衰起伏,跟内地没有半丁点关系。由此,赌王一家除了娱乐八卦,也很难在内地上头条。

可以说,享年98岁的何鸿燊所见证的澳门,是一个经济上边缘化的澳门。

不过,随着赌王的离去,澳门似乎也正在掀开一个新的篇章。未来赌城的色彩很可能会得到稀释。

自从去年传出澳门证券交易所方案已经呈报中央之后,澳门就引发了不断遐想。

这几天传闻四起。有的说,香港证监会主席李小加提前离职,要去筹备澳门证券交易所了。

有的说,以后将不允许内地公司到香港上市,全部都将搬到澳门证券交易所了。说的有鼻子有眼,还真容易就让人信了。

这些传闻的背后,正是香港风波之后,人们对于澳门的巨大期待。

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纳斯达克,一旦澳门证券交易所搭建起来,澳门将一举成为内地源源不断的资金弹药输送地——

广东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这里有4.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但上市公司也只有600家,占比1.8%,直接融资渠道受限。在间接融资渠道方面,大量的科创企业也由于缺乏有形资产,无法取得担保和抵押,在银行里拿不到贷款。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大湾区崛起的拦路虎。

而即将出世的澳门证券交易所,便是要利用资本主义的特殊空间载体,做成注册制的证券市场,给大湾区的科创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

香港声望的陨落,加速了澳门转型势能的谋划。

可以说,当前的澳门与香港,处于一种微妙的跷跷板关系。

1949年之后,香港仍由英国政府代管。短短的边境线,隔开了两个世界。彼岸的灯火辉煌,与彼岸的凋敝贫穷,形成了反差。

这个游离在中央集权之外的异化经济体,让珠三角时时刻刻有着一个非常鲜明的参照物。只要一台鱼骨天线电视机,珠三角的人民就能实时看到对岸的灯红酒绿!

加之广东是中国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这里侨胞众多,双方的探亲走访,使得市场经济的思潮,总能通过各种各样的门缝渗透进来。

珠三角站在了中国特色与西方制度激烈碰撞的十字路口。东西方文化的近距离撞击,对珠三角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和震撼,让珠三角变得更有怀疑精神和思变精神。

历史上香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作为超级联系人,它刺激、带动了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在那个蛮荒的双轨制时代,香港是中国与世界交换资本要素的枢纽,是整个中国的金融版图的主心骨。

转眼一瞬间,香港的地位突然变得边缘化了,仿佛过去尴尬的澳门一般。

但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下,我们绝对不能对香港落井下石。一个后退的香港对于中国没有任何好处。

那些唱衰香港,甚至希望香港沉沦的人,根本就不是在帮助内地,而是在害内地。

就像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所说:

香港是我们国家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是它的经济地位。这个中心的地位跟同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港口航运中心的北京、上海、深圳有什么不同?

就是一国两制。

在这个意义上,即使再过20年、30年,上海、深圳、青岛或者其他城市的经济总量哪怕是香港的2倍、3倍,甚至5倍,香港的地位照样是不可替代的。

所以,不要因GDP超过了香港,就觉得好像香港可以被替代。一国两制对香港发展有利,对中国的发展也极其有利。

中国再开放,也不会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香港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下,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深圳、上海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就开放的角度而言,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基础性制度不同的地方。这也就是香港存在的意义,而不在于GDP。

再过10年、20年,中国国内(各大城市)的经济体量大,经济规模自然会超越香港。

而香港只有700多万人,自然无法和1亿人口的省份或者几千万人口的中心城市相比。但是香港的主要功能不在于它的GDP本身有多大,它的意义就在于一国两制下的金融、贸易、经济中心,在于它是实施资本主义市场体系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航运中心,以及各种国际人才交互的中心。

40年来,香港引进外资的比例从来没变过,每年中国引进外资的54%-55%来自于香港。中国从一开始的每年引进几十亿、几百亿美元,到后来基本稳定在每年一千多亿美元。

比如过去5年,我们引进了6500亿美元的外资。2006年,上海的经济规模就开始超过香港;2016-2017年,深圳的经济规模也超过了香港。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外资比重是否会下降?

去年,香港的比例还是54%。为什么以前我们国家经济规模很小的时候,香港占外资的百分之五十几,现在经济规模已经达到100万亿了,香港占外资的比例仍然没太大变动?

香港就是一个资本主义的金融中心、资本市场中心、经济中心,全球资本可以利用香港这个跳板间接地进入了中国,所以这五十几的外资可以说是香港的,也可以说是全球的。

作为贸易中心的香港,这么小的一个弹丸之地去年跟内地做了7000亿美元的贸易,超过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贸易总和。

这个贸易需求并不是香港700万人本身的内在需求,而是世界性质的转口贸易、离岸贸易的一个中心。为什么全世界都和香港做转口、离岸贸易?

因为全世界大部分是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经济体。我们国家看到了体制不同中的潜在优势互补,而不是用深圳去取代它。

如果香港失去了超级联系人,就意味着上海和深圳,必须冒险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在相关机制尚不到位的情况下,这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

当年泰国就是因为金融自由,使得国际热钱大进大出,引发了97年亚洲金融风暴。香港的存在,其实就是中国的一道防火墙。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征途上,上海和深圳仍取代不了资本主义香港的作用。

澳门向上,香港向下。

当跷跷板的两端逐渐失衡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绝不能是冷嘲热讽。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