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8月3日电(记者于青)日本侨报社新闻中心3日全文刊登了中国湘潭大学日语系三年级学生陈聪撰写的《凉风先生》,表达了中国学生对日本人外教、日本湖南友好使者渡边明次先生的尊敬之情。文章如下:2009年的夏天一如既往的炎热。对于进入大三的我而言,在这样的酷暑中迎接新学期已算不上新鲜,不过是每年的例行公事而已。不过,今年的夏天稍稍有些不同,在这样的酷暑中,有一位日本人如同一缕凉风吹来,与新生们一起出现在了我们的校园。 如果您在湘潭大学的校园里见到一位头发花白,快速踱步的老先生,恐怕就是我说的这位了。老先生名叫渡边明次,是日语系新来的老师。渡边老师的步行速度早已成为了他的特征之一,在这一点上跟老师比起来,我们实在自叹不如。每当看见老师这疾步行走的模样,我们总是不禁感叹道,不愧是习惯了日本快节奏生活的人啊!而老师的性格也和他的步行速度一样,是那么的直率、坦然。
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一想到什么就马上实行。渡边老师迅速的行事作风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老师在他的第一堂课上跟我们抱怨说,宿舍的照明实在太暗了。谁知没过多久,他不知从哪找来了4根荧光灯,用洗衣绳巧妙地挂在天花板上,将房间照得如白天一般通明透亮。每次大家一起吃完饭去老师家小坐的时候,他总会天真得像个孩子一样,不厌其烦地打开这极富个性的荧光灯,骄傲地说:“怎么样,很亮堂吧?”大家看见老师这幅模样都一个个忍俊不禁,拜倒在他的“天真无邪”之下。 与渡边老师一起的时光除了教室就一定是学校附近的小餐馆了。老师总是说:“在这儿赚的钱就要用在这里”,常常利用晚饭时间邀请全班聚餐,而被老师教过的所有班级几乎都参加过这特殊的聚餐。还记得有一次,我们问老师“您最喜欢吃什么呢?”,只见老师立马笑着回答“啊,我喝啤酒就行了,冰啤酒...”相信只要是日语系的学生,没有人不知道啤酒是老师的心头好。“若人生没有了啤酒,那是何等枯燥无味”这句话也已经成为了老师的口头禅,平日里我们更是模仿着老师的口气,一起聊着老师的轶闻趣事。
老师永远有他说不完的骄傲。除了之前说的荧光灯,还有他从日本带来的Made in China,新买的结实又实用的背包,既好写又不易折断的日本制自动铅笔等等。不过,其中最令老师自豪的还是一篇关于“梁祝”的论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篇论文是老师在中国的心血结晶。其实渡边老师原为日本东京的高中教师。2002年、60岁的渡边老师退休了,但不甘平淡的他决定开始创造自己的第二人生,毅然离开日本来到了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成为了一名留学生。
老师跟我们一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开始往返于宿舍、教室、食堂,致力于中文的学习。一次,老师偶然在中文教科书上读到了梁祝的故事,梁祝究竟只是单纯的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呢?他带着这样的疑问决定在中国各地找寻梁祝传说的遗迹,并实地去考察故事的真实性。于是,他利用五一、暑假、国庆节实际走访了17处梁祝传说的相关传承地。而作为这次旅途的结晶,老师完成了论文《梁祝传说的真实性探究》的写作。这篇论文当之无愧地荣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最优秀论文。渡边老师也成为了第一位对中国古老民间故事的真实性进行深入探究的外国人,当时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引起了一时轰动。
尤其在中国,老师还接受了《人民日报》的采访。记得,第一堂课上,老师亲自将人民日报上报道的文章翻译成日语,作为自我介绍分发给我们,当时他不好意思地说:“虽然有些王婆卖瓜,但还是请大家看一下吧。”当我们读完这篇报道后,一个个惊讶不已。我们根本没想到这样一位普通的日本人会对中国古老传说如此的执着、充满热情。
我时常想,能与热衷于中国文化研究的老师在这里相遇,肯定是某种缘分使然吧。在这短短的一年半里,老师在教授我们日语的同时,也一直看着我们成长。而我们也一直折服于老师的直爽与热心。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大四,马上就要从学校毕业了。毕业之后的我们必将在不同的领域开始各自的新生活。或许某一天,老师又会去到某处再次做回学生。但是,老师与我们之间直率的交谈,还有他对待生活那积极乐观的态度却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于我们而言,大学生活中与渡边老师这人生仅此一度的邂逅,就如同一阵清风吹过,不胜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