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入关前的犹豫:皇太极和平之梦的最终破碎


来源:冷炮历史


1642年,一批大明官员带着崇祯皇帝的敕令,前往盛京面见满州皇帝皇太极。此时,松锦战役已经结束,明人几乎丧失全部的野战军团,面对强悍的清军是根本无力抵抗。更糟糕的是,关内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整个长江以北都被折腾的生灵涂炭。崇祯看大明已是危若累卵,便决心与皇太极议和,甩掉辽饷这个大包袱。

条件与筹码

作为战败方的明朝 居然在盛京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

很快,令不少明朝官员大吃一惊的事情发生了。原本可以朝南坐的皇太极,竟然亲自出城二十里相迎!在满州传统习惯里,就算是贝勒得胜归来,汗王也只会出城五里接应。皇太极的这个行为无疑是在向明朝示好,这让习惯弱肉强食思维的士大夫摸不着头脑。为什么作为胜利者的皇太极还要如此屈尊降贵?

皇太极当然有自己的打算。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后金方面一直向辽东各级官员发出和谈的请求,却得不到明朝方面半点回应。最终皇太极决定绕过辽东官员,去北京直接和明朝皇帝面谈。结果,整装待发的清军却阴差阳错地发现,明朝边防的漏洞居然如此巨大。他们从长城以北南下,一路纵横驰骋,气的崇祯杀掉袁崇焕泄愤。这也让满州深刻地认识到明朝的好面子本质。此次明人居然主动求和,对立志于谈判解决问题的皇太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他当即决定,适当放低身段去迎合明朝人的好面子特性。以便于谈判的顺利进行。

清朝方面对这次议和抱有很大期待

果不其然,此举让明朝使节团受宠若惊,也顺利带动了谈判的节奏。在会议上,皇太极首先提出自己的要求:

1.满洲以塔山为国界,明国则以宁远为国界线。此后双方互不侵犯。

2.战争中俘获的奴隶、牲畜以及缴获的战利品,将不会归还给明朝。但停战后再有明朝人逃过边界,满州就会将其遣返。

3.双方在连山一带重新开展朝贡贸易。大清每年卖给大明1000斤人参和1000张貂皮,换取明国10000两黄金和100万两白银。

4.崇祯最好可以亲自前来辽东与皇太极会盟,立下互不侵犯的誓言。或者派出足够分量的大臣代替也行。

清军在当时已从战略上包围了明朝的北部边境

这些条件宽大得不可思议,让明朝使节团大喜过望。皇太极所要求的土地,基本已被八旗占领。换句话说,皇太极只不过要求明朝放弃那些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已。由于明军的主力所剩无几,防守目前的地盘都嫌不足,根本没有可能夺回这些地方。

至于朝贡贸易,虽然略显屈辱,但至少面子上好过宋朝的岁币。更重要的是,皇太极索要的价码远远低于辽饷的开支。如果真能保证此后互不侵犯,那等于给明朝的财政减负了。

明朝的银锭是满州期望得到的物资之一

但是,最后一个条件却让谈判陷入江局。如果崇祯真的亲自前往会盟,那么意味着双方是平等关系。这个条件如果被传回去,等待使团的就是斩首的结局。哪怕崇祯退而求其次,选择让大臣替代自己前往,也不具有任何操作性。因为在诏书和盟誓中,也必然有“明国”和“满州”的字样。在东亚集权帝国的理念下,这就是双方认可了彼此的平等关系。当然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双方关于这个问题的磋商,就长达一个月之久。在这段时间里,皇太极经历了极大的思想斗争,堪称决定命运的30天。

明朝当时每年在辽东投入巨资 却没有任何战果

皇帝还是领袖?

皇太极当时已经身兼满州可汗 蒙古大汗和汉人皇帝

谈判期间,满人和汉人的两班官员都从各自的角度不断地进言,希望皇太极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那些已经投靠满清的汉人大臣,往往给出非常激进的主张。他们建议皇太极能够从明朝手中获取大量领土。出任督察院参政的张存仁就建议,最好逼迫明朝割让整个黄河以北。皇太极迁都北京,正式成为满汉的帝皇。如果不行,也要让崇祯吐出关外的所有土地。双方以长城为国境线,让皇太极成为关东之主。现在以宁远-塔山为界,实在是下策。

清朝的汉臣普遍建议清军入关再战

作为明朝降将的张存仁,深知明朝在辽东付出多少银子。在他看来,皇太极的要求实在太低。请求更改价码,要崇祯称臣纳贡,还要让蒙古各部每年索取白银80000两。因为皇太极已经是蒙古人的博格德汗,这些资金自然有皇太极一份。

至于祖可法更是直接指出,其养父祖大寿已经投降,辽东只有吴三桂部一支可以战斗的军队。借着这个天赐良机,派兵携带几十门红衣大炮攻打山海关,就可以一举拿下整个北方。根本没必要在这里和使团浪费口舌。

传统的满州贵族基本上赞成议和 反对进行入关征战

但满州的传统勋贵们,却对这些激进的想法并不感冒。位高权重的多尔衮、多铎和豪格都坦言,他们带领骑兵去北直隶纵横驰骋,只是为了掳掠人口和抢夺财物。对入关治理汉人的土地没有什么兴趣,更满足于在关外享受拿大明当提款机的福利。

另一层关系他们则不方便直接挑明。皇太极一直在利用战争契机,大肆破坏了女真人原有的氏族结构和部落传统。在削弱传统贵族权力的同时,还大量任用汉官去替代他们管理地方事务。但女真社会传统的习惯法还是约束了皇太极的野心。每次出征明朝所获得的战利品,八位王爷都能分得一份。所有的王爷都有自己的封地,享有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权利。

明朝控制的内地 对于满州贵族的吸引力反而有限

一旦皇太极入关,成为汉人的皇帝,那么相当于一家小公司吞并一家大企业。大部分股份都流入董事长手中,原有的股东将沦为中小企社员。

皇太极对亲族的提防心知肚明,却也无可奈何。作为一个男人,他自然有着获得权力的欲望。通过收编大量投降汉官,皇太极很清楚地知道汉人对权威的态度要比女真人恭顺得多。一旦自己成为汉人的皇帝,那么就可以过上以前无法想象的为所欲为生活。何况,明朝君臣对面子的酷爱也激怒着他。作为一个战胜国,竟连让战败国与自己平等相交都不被允许。普天之下还有更荒谬的事情吗?!

皇太极也忌惮继续深入内地 被明朝的海量人口压垮

不过,每当皇太极想要让谈判破裂,又会想起自己的初衷。他首先是女真人的首领,其次才是蒙古归顺部落的保护者和投降汉人的皇帝。有什么能比首先满足本族群人口利益更重要的事情?

皇太极也清楚,虽然清军每战必胜,但明朝毕竟有上亿人口。再加上日本和西班牙的白银输入,使其拥有关外无法比拟的资源。

明朝尽管财政糟糕 但毕竟有着整体数量优势

为和明人对抗,满州不得不采取类似关内编户齐民的方法,通过集权手段大量掠夺资源。经历过两代人的摧残,女真的封建传入已大不如前。如果战争停止,自己愿意克制权欲,废除境内的明朝法律,使女真各部重新回传统习惯法。再加上大量来自关内的白银,大清就能如自己所愿,生活得非常幸福安康。

所以,在写给崇祯的信中,他表示可以不计较尊卑。甚至暗示可以取消“清”的国号,重新成为一个汗王,并且向关内称臣。同时他也警告,这是明朝最后一次机会。八旗军不会再给予更多的施舍。如果崇祯连这个条件也不答应,那么就不用再派使节前来。双方整备武器,等着再次开战!

议和之前 清军已经无此从长城沿线攻入内地

抄错的书信


实战证明 明朝军队根本没有抵御清军的能力

明朝方面也对皇太极的条件进行过讨论。一些人担心,皇太极这是诈和。等到明朝砍掉辽饷,裁撤辽东地区的野战军,就会立刻再次入侵。届时明朝给出的每一两银子,都是在给女真军队输血。明朝送去的每一块黄金,都会变成击碎关内城墙的炮弹。

可清醒的人还是做出了反驳,认为八旗如果想要黄金白银,根本不用浪费时间去骗。前几次入关,他们早就抢得彭满钵满。就在这年八月,多尔衮带领八旗铁骑入关掠夺,其爪牙甚至摸到了淮河。先后攻破70多座城池,横扫八个府,如入无人之境。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八旗曾五次入关,抢走金银以千万计,抓走的奴隶和牲畜更是好几百万。

清军的红夷大炮数量 已经远远超过了明军一边

在松锦会战后,整个辽东地区的机动部队就只剩下吴三桂一支。仅仅四万多人的兵力,占着山海关也无法抵御拥有百门西洋加农炮的轰击。如果满洲执意进攻,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根本不需要玩弄诈术。

这个理由说服了使节团,他们将皇太极的书信交给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陈新甲则随手将这封信放在案桌上,准备第二天秘密上疏。可天有不测风云,家里的书童误以为这是陈新甲要他传抄的邸报。在没有请示过陈新甲的情况下,擅自将这封信送到传事处传抄。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明朝人死要面子的特性让他们群情激奋。大臣们纷纷上疏弹劾陈新甲通敌叛国,是个地道的汉奸卖国贼。

崇祯为了自己的名声 决定让陈新甲背黑锅

崇祯皇帝明知道陈新甲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起初还试图息事宁人。可是朝堂上的职业爱国者们,依旧不依不饶,要求马上处死陈新甲。朱由检为保住自己的名声,与卖国贼撇清关系,下令将陈新甲处死。东亚大陆未来四百年的格局,就因为一个书童的小失误和皇帝的死要面子而被彻底锁死。

值得一提的是,大臣们虽然要求处死陈新甲,但也对崇祯的授权是心知肚明。惨死的尚书大人,只是替沽名钓誉者背了黑锅。

崇祯的作风 最后将很多人逼到的李自成那边

所以,在崇祯后来提议朝廷南迁,避开李自成锋芒时,没有一个重臣愿意出来为崇祯站台。逼的好面子的崇祯当即发下狠话,要和宗庙社稷共存亡。直到闯军队攻入北京的前一天,他又询问臣子们是否还能让自己逃走。在确定没人愿意和自己共存亡后,才在破城当日出逃。结果因为没有组织和准备,在城门口被闯军和溃兵又堵住了去路。在心灰意冷之间,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来到了风景独好的煤山。

走投无路的崇祯 最后只能去煤山欣赏最后的风景

崇祯死后,李自成洗劫了包括吴三桂在内许多明朝勋贵的家。甚至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抓住拷问,逼他们交出私藏的金银。愤怒的吴三桂在暂时投降后又起兵反叛,最终遇到了打算第六次入关劫掠的多尔衮......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