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登战役:俄罗斯首次染指西方梦想的破碎
2018年11月14日 09:11:11
来源:冷炮历史
十六世纪中后期,东欧边缘的莫斯科公国强势蹿起。著名的伊凡四世更是将自己头衔从莫斯科大公,改为了全体俄罗斯人的沙皇。伴随着他的野心增加,俄罗斯军队也开启了同四邻的争霸战争。毗邻波罗的海的利沃尼亚,就是重要目标之一。
从莫斯科到俄罗斯 伊凡四世的野心也是越来越大
历史上,俄罗斯的人文祖先--维京人,就是从利沃尼亚登陆东欧腹地。但在后来的漫长历史中,当地成为了西方天主教世界东扩的桥头堡。无论是条顿骑士的武装开垦团,还是汉莎同盟的商人联合体,都以这里作为同广大罗斯地区贸易的重要基地。后来的丹麦王国也强势渗入边上的爱沙尼亚。加上已经是东欧大国的波兰-立陶宛和远道而来的英国莫斯科公司,在波罗的海东岸上演了一系列合连纵横的好戏。
利沃尼亚是联通波罗的海到东欧内陆的桥头堡
对于这样一块香饽饽,野心巨大的伊凡四世自然也想将其独占。由于已经自称沙皇,所以他在国际外交场上显得盛气凌人。毕竟,沙皇本身就意味着传承自罗马-拜占庭的皇帝头衔。如果被国际认可,则地位等同于神圣罗马皇帝、奥斯曼苏丹、波斯沙阿和明朝皇帝。当独立不久的瑞典派出大使来访,伊凡就让西北的诺夫哥罗德总督去打法后者。因为他觉得自己源自古老的贵族世系,而瑞典国王在几代人前还只是破落的贱民。
伊凡四世将自己变成了历史上首位沙皇
这种既要参与国际文明社会活动,又不愿意放低姿态的野蛮作风,自然让俄罗斯和西方邻国的关系恶化。十六世纪70年代,瑞典人就和俄罗斯爆发了边境冲突。双方为芬兰地区的边界问题,打了一场不痛不痒的小规模战争。接着,俄罗斯人又在1572年开启了历史上的首次大北方战争。通过对利沃尼亚的不间断入侵,占据了大片领地。这也同时惹怒了瑞典、波兰-立陶宛、丹麦-挪威,甚至是英格兰。
频繁入侵利沃尼亚的俄军
但在战争的前期,看上去最后落后的俄罗斯人,反而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俄罗斯的几个西方邻国,若不是距离太远就是成立不久的小国。即便是庞大的波兰-立陶宛人,也在组织上较为松散。这些国家不是处于近代早期的转型其,就是依然处于封建时代的解体阶段。在政治层面上更为落后的俄罗斯,反而钻了空子。
伊凡参照奥斯曼近卫军建立的俄罗斯射击军
伊凡一方面不断购买西方输入的先进武器,另一方面扩充自己的中央军部队。任何新征服的领地,都将由中央的近卫军驻扎,很少分给原先的地方贵族管理。当然在战时,封建征召武装与他们的地区民兵,依然是俄军的铁打主力。他们虽然在和平时被沙皇打压,却要在战争中充当炮灰主力。也正是这些封建力量的存在,让俄罗斯人经常拥有人数上的巨大优势。
装备寒酸的俄罗斯地方征召步兵
相比之下,处于近代化转型期的西方邻国,已经逐步放弃了原先的封建体制。新的王国军队,更多依仗职业军的雇佣军作战。
瑞典军队中的苏格兰步兵与德意志骑兵
像瑞典这样的小国,还保留着比较浓厚的民兵传统。在对外作战中,往往比较吝啬较少的本国人口。但有限的资金又限制了其招募规模庞大的雇佣军部队,甚至会因为连续欠饷而引发不同雇佣兵之间的内斗。
波兰-立陶宛人虽然还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国内的大小贵族已经形成了王国议会。国王无法为了任何需要,就迫使全国兵马集合备战。大规模动员需要议会一致认可,才有可能实施。
16世纪后期的立陶宛军队
因而,俄罗斯人虽然知道自己的武器技术与军事组织水平有限,还是敢于不断入侵利沃尼亚。他们尽可能的避免大规模野战,而是利用更大的战略纵深与对手周旋。经常突然袭击,以优势兵力夺取对方的城镇。或是发起大规模的劫掠作战,损耗对手的战争潜力。最后,一旦遇到危险就先后撤,利用焦土战术和己方堡垒的守军来消耗敌人。然而,这套间接战略的把戏还是在不久后玩到了头。
俄军通常倾向于围攻战和袭扰 尽可能避免野战对决
当时的波兰已经选出了新任国王,来自南方特兰西瓦尼亚的大公斯蒂芬。这位国王通过竞选,击败了候选人之一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镇压了不服自己的叛乱后,他决心在任上干出一番大事。组织俄罗斯人在利沃尼亚的扩张,就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仅可以为自己竖立战功和权威,也能够安抚立陶宛的贵族。加上俄罗斯人在世纪初就已经同波兰-立陶宛争夺过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领地,斯蒂芬很容易获得议会的支持。
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波兰国王 斯蒂芬
1577年,30000名俄军再次侵入利沃尼亚地区。俄罗斯人一如既往的劫掠周边乡村,并在几支较小规模的戍卫雇佣军投降后,将其军官处死。负责指挥这支俄军的伊凡-伽利津,认为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拿下整个利沃尼亚地区。软弱的西方世界,在多年冲突后已经非常疲惫,没有能力来阻止自己的大军。
伊凡四世麾下的波耶尔地方封建骑兵
这年夏季,伊凡四世更是御驾亲征。俄军很快包围了温登,并迫使守军的残余兵力在堡垒中点燃火药自爆而死。沙皇觉得自己已经大获成功,接着就开始任命投降自己的利沃尼亚贵族,作为自己控制当地的傀儡。他在自己返回莫斯科后,还在当地留下了22000人的驻军。以便提防瑞典、丹麦和波兰-立陶宛人的反击企图。
同波兰-立陶宛结盟的瑞典国王 约翰三世
俄罗斯人搞出来的大新闻,很快迫使波兰国王斯蒂芬与北方的瑞典国王约翰三世结盟。前者出动了一支以立陶宛人为主的军队,后者则一如既往的派出了由德意志人、苏格兰人和芬兰人组成的雇佣军。双方兵合一处,很快就夺回了已经非常残破的温登。而更大规模的行动,也在南北同时展开。这迫使伊凡不得不在1578年的9月,再出动一支18000人的增援部队。他预计对手会像往常一样解散大部分雇佣军,退回到之前的状态。所以在这时候反攻,非常容易得手。
轰开温登城墙的俄罗斯炮兵
10月俄军重返温登,并且迅速构筑起围攻阵地。他们的炮兵是接受西方先进技术最好的部队,很快就轰开了守军控制的城墙。但在进攻者又下一步动作前,他们发现瑞典与波兰人的援军开始抵达。
已经完成西班牙方阵化改革的瑞典步兵
10月21日,6000联军接近了俄军主力所在的位置。由于准备充分,联军中包括了数千约翰三世派来的瑞典步兵和德意志骑兵、炮兵。斯蒂芬委派的指挥官安德烈-杰西萨维哈,麾下也有来自波西米亚、波兰和特兰西瓦尼亚士兵。虽然人数居于劣势,但求战欲望较高。他们的武器和组织水平,也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俄军。
仓促应战的俄军波耶尔贵族骑兵
由于没有料想敌人会迅速增援,俄军无法再像过去一样甩手而去。他们被迫同一支西式军队在旷野上进行大规模野战。而这是他们一直以来所极力避免的情况。尽管伊凡执政以来,使用重型火绳枪+战斧的射击军就不断扩编,却依然只能维持有限的数量。所以,俄军在战争中还是要不断使用地方征召部队。这些地方武装的装备和战术都落后于时代太多,很多人没有火绳枪或超过4米的长枪,甚至需要用中世纪的长矛和盾牌来应战。骑兵部队同样更喜欢依赖弓箭和长矛,却没有西式军队的板甲和训练水准。
在俄军中服役的蒙古突厥骑兵
就这样,整场战役在近乎一边倒的吊打中结束。俄军为了阻止联军的顺利展开,派出了地方上的波耶尔贵族骑兵与鞑靼轻射手出战。但他们在同波兰骠骑兵与特兰西瓦尼亚轻骑兵的对抗中,落入下风。习惯了打秋风而不善于硬仗的鞑靼人首先撤退,并引发了俄军骑兵的整体溃败。
波兰贵族骑兵的准平远在俄罗斯人之上
接着,大队联军步兵开始进攻那些依托围攻阵地的俄罗斯步兵。瑞典步兵组成的西班牙大方阵和波西米亚的火枪手列队前行,很快又击溃了依靠战斧与中世纪盾矛肉搏的俄军。尤其是号称精锐的射击军,在使用战斧的散阵自斗模式下,非常容易被枪矛林立的方阵步兵撂倒。德意志人与波希米亚人的炮兵跟上后,压制了退缩到野战工事背后的俄军。后者不仅炮兵实力有限,还有大量步兵在使用弓箭。
发起冲锋的波兰步兵
最终,有6000多俄军在战斗中被杀。残余人马四散而逃,将近2000人在混乱中失踪。来不及撤走的3000多人,和数位高级的波耶尔贵族一起被俘。联军一边却仅有400人阵亡,还顺便缴获了20门攻城大炮与大量的军马。
伊凡的俄军依然停留在中世纪水准
1578年的温登战役,可以说是十六世纪俄罗斯与西方军事水平差距的集中体现。除了较为西化的炮兵部队,当时的俄军步兵和骑兵都还处于中世纪晚期水准。伊凡四世最大的学习对象,并不是西方国家,而是南方的奥斯曼帝国。同时还有拜占庭与蒙古人留下的中世纪帝国政治传统。但他的国家却没有奥斯曼人那样的国力和机遇,想要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结果,必然是定期收获失败。
今日的温登堡垒遗址
也是温登战役,让波兰-立陶宛逐渐控制了波罗的海东岸。他们将在之后的数十年里,暂时替代俄罗斯人成为瑞典向南开拓的主要对手。俄罗斯人也没有及时从战败中获得教训,军事层面的西化改革要到几十年后才逐渐被建立起来。来不及看到这一切的伊凡,则在坏消息中日益疯狂,最后在凄凉晚景中去世。(完)
为您推荐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