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美元临时安家 联合国新家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0年01月18日 12:55国际在线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沈汀):座落于纽约东河沿岸、带有天蓝色玻璃装饰幕墙的联合国总部大楼,一直都是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一年四季,大楼内外都会聚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过,倘若现在再到这座大楼来参观的话,恐怕只能见到空荡荡的大厅、走廊和会议室了,因为这座拥有近60年历史的建筑已经进入为期两到三年的翻修阶段。在此期间,总部大楼北边临时修建起来的一幢白色厢式建筑,将担负起联合国总部的部分职能,直到翻修工程竣工之日。

1.4亿美元临时安家

新年伊始,白雪渐融,当人们来到东河沿岸的联合国总部大楼旁,一座雪白色建筑却赫然映入眼帘。1月11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这座白色建筑里完成了剪彩仪式,宣布它从即日起成为联合国的临时总部。

潘基文在剪彩仪式上表示,这座耗资1.4亿美元的三层建筑,未来三年内将充当联合国大会的总部,承办各种国际会议,并且也是自己和其他300多名联合国职员的办公室。

大楼设计充分考虑其临时性,因此整座建筑风格简洁、明快,没有太多装饰,但同时又特别强调其功能性和成本效益。按照计划,一旦联合国总部大楼翻新工程完工,施工人员将把这座临时建筑拆卸,并对建筑内部的一些组成部分进行回收再利用,临时大楼所占地,即联合国总部北草坪也将恢复其原有的风貌。

据了解,除了这些进入临时大楼工作的员工,总部大楼内其他数千名员工都已搬迁到联合国在纽约市租赁的各处写字楼内办公。

“白盒子”里很朴素

从远处看,临时大楼就像一个白盒子矗立在总部大楼旁,简洁的线条很容易让人将其与798艺术工厂里的后现代建筑作品联系起来。走到大楼脚下,白色的铁皮墙壁将日光映照得格外刺眼。

大楼入口处的安检门和总部大楼原有的系统看起来没多少区别,但由于是刚刚启用,因此在检录出入人员信息时遇到小小的麻烦,门卫干脆打开旁边的小门方便众人进出。不过如此这般的待遇应该只适用于特殊情况,一旦大楼运行进入正轨,类似这样的“小灶”事件就不太可能发生了。

进入“白盒子”,第一个感觉就是空旷简洁。白色的墙壁和灰色的地面,朴素得甚至有些简陋。屋顶的灯光架设和管道铺陈没有任何遮蔽,一览无余。诚如此前相关报道所说的那样,楼内几乎不见任何装饰物品,唯一可以被称作装饰品的恐怕就是一些绿色盆栽植物了。

大楼一层有几间大会议室,桌椅用具自然都是全新添置的,除此之外并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完全是为满足举办会议需要而建造的。

来到二层,秘书处部分人员的临时办公室就设在这里。透过玻璃幕墙可以清楚看到办公室内工作人员的情况,一个个小小格子间与时下众多写字楼里白领的工作场所并无二致。总部大楼曾经人声鼎沸的员工餐厅和温馨优雅的咖啡茶座也在临时大楼二层的开阔处落脚,只是规模比原先小了许多,自然也就少了人声鼎沸,也不见了温馨优雅。由于没有辟出专门的餐厅,因此楼道内飘散着些许咖啡和饭菜的香味,让即将投入工作的人有些无所适从。

秘书长办公室设在三层,和总部大楼里一样,除非获得特别允许,否则谢绝参观。在参观过程中,记者发现,整栋临时建筑内窗户很少,每个楼层也只有一个洗手间。难怪一名曾经身陷囹圄的外交官感叹,进入这座白色建筑让自己有“重回牢狱”的感觉。

有人欢喜有人愁

只花了10来分钟,记者就结束了对这栋耗资1.4亿美元大楼的“参访”行程,心中多少有点疑惑:如此巨额的花费究竟用在何处?是否物有所值?

实际上,对联合国总部大楼改造工程的质疑之声从未间断过。有人曾提出,联合国为何要建起一座大楼,然后再生生拆毁,而不是继续加以利用?但联合国方面的答复却是大楼内的很多材料都会“循环再利用”。此外,还有人对新大楼刚装修完毕即让员工迁入办公和举行会议表示不满,认为装修材料所释放出的有害气体将对楼内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为此,记者在楼内随意访问了几名外交官和员工,得到的答复却不尽相同。

一名来自非洲的女外交官刚刚参加完一场会议,她对新大楼的好坏不置可否。但她认为楼内设施在总部大楼翻修结束后循环再利用是件好事,毕竟联合国作为国际组织的领路人,也应该在绿色环保方面做出表率。另一位来自纽约一家非政府机构的与会人士则表示,与原先的总部大楼相比,新大楼内的技术设备显得更加先进,提供的服务也更加方便。

与这两位“临时访客”不同,在大楼内工作的员工对于如何评价这座临时建筑都有点讳莫如深,不是摇头不予置评,就是低头微笑,只有一名在临时大楼里担任西班牙语翻译的中年女性向记者明确表示,她不喜欢这座大楼,因为她的办公室里没有窗户,令人感到窒息。不过她也表示,有关部门已表示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当问她估计何时才能解决,她耸耸肩,做出无奈的表情。

离开临时大楼时,一名保安告诉记者,他在原总部大楼已经工作20个年头,到了新的工作环境有些不适应,对原大楼很不舍。不过他同时表示,尽管临时大楼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它毕竟只是一个临时场所,它的存在是为了总部大楼的更新与换代。这或许也说出了很多联合国员工的心声。

建成于1952年的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市东河之滨,其所属四栋建筑沿着河岸横跨第42街到第48街的整个地区。这四座建筑分别为联合国事务大楼、会议中心、国际联合总会和哈莫斯克罗得图书馆,共有5000多名联合国人员在此工作。

近60年来,总部建筑群缺乏修缮,并且在防火、节能等方面落后于时代标准。翻修工程于2008年5月正式动工,预计将于2013年竣工,总预算为19亿美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沈汀   编辑: 汪敏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