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1月18日报道 截至目前,海地地震已经进入第五天,虽然不断有国际救援到达海地,但是海地的局势却越来越严峻。新华社特派记者胡家其今天凌晨向《新闻纵横》介绍说,受灾民众连续几天缺少食物和药品,已经丧失了耐心,开始出现了哄抢食物的现象,而且今天可能实行宵禁:
胡家其:现在这个形势很不乐观,特别是安全这方面的形势,已经发生好多哄抢了,食品、水直升飞机扔下来就抢,仓库也被抢掉了,灾民已经将近第五天了,没吃没喝,他们房子全倒塌了,只能住外面,他们原本是很耐心的,包括第一、二天,我刚进去的时候,他们都是很平静的,都希望能得到国际救援,但是因为没吃没喝,他也是慢慢失去了耐心,陷入绝望,可能失去了理智,加入了抢劫,现在海地的社会治安形势非常严重,包括中国派过去的救援人员,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受到很大的威胁,今天可能要实行宵禁了,听说可能是采取一些措施。
在采访中胡家其还发现,现在到达海地的救援物资并不少,之所以受灾群众仍然缺少食品和药品,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交通、通讯中断,政府无法组织有序和有效的救援:
胡家其:他们是想去尽快发放,但是就缺乏有效组织和协调,因为进去以后到现在通讯不能联络,就靠海事卫星,很有限的联络方式,再多的到来也很难及时地到达灾民的手中。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包括从多米尼加境内,你看到陆陆续续进去很多车,很多运送救援物资的车,但是最终现在几乎很少到手里。
大地震进入了震后第五天,当地的局势越来越严峻,此前一直处在瘫痪状态的海地政府方面都有怎样的反应?我们来连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特派海地记者国宇翔。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最新的情况:
记者:海地总统普雷瓦尔17号发表讲话,赞扬了国际社会向海地灾区伸出援助之手,但希望能够进一步协调好国际援助物资运抵首都太子港的时间,普雷瓦尔说,海地需要国际援助,但主要是协调问题。他指出,74架来自美国、法国和委内瑞拉等国运送援救物资的飞机集中在一天内抵达太子港国际机场,加剧了机场的拥挤。普雷瓦尔还说,包括总统府在内的许多政府机构大楼已经被地震摧毁,海地已经在太子港机场附近的警察局内搭建起临时政府总部,加强组织和协调工作,他计划于当地时间18号抵达邻国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参加一个将在那里举行的国际救灾重建工作会议。
主持人:据了解,目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17号凌晨3时40分左右,太子港又发生强烈余震,当时你们有感觉吗?
记者:今天凌晨3点半确实发生了一次强余震,当时我正在中国防爆队的中巴车上,突然感觉车子被横向撞了一下似的,虽然此前我也经历过大概数十次的余震,大多比较平缓,虽然有时候持续时间比较长,但是也仅仅是轻微的摇摇晃晃,而今天的这次震动,让我感觉到比较强烈,让我联想起12号那次突如其来的强震,这也使大家本来轻松一点的心情又开始紧张起来。这次强烈的余震肯定是给救援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地震带来的破坏一定增加了对地震幸存者搜救工作的难度,不过那些已经连续奋战了60多个小时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依然坚守在搜救的第一线,争取能从废墟里发现新的生命奇迹。
对于此刻仍在海地执行任务的中国救援队来说,他们就是在创造生命的奇迹。接下来他们将继续搜救幸存者,另一方面加强医疗救援工作。我国赴海地国际救援医疗队副队长樊毫军介绍说,中国医疗队是当地第一家开展工作的医疗队,而且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基础非常差,中国医疗队的出现受到极大欢迎:
樊毫军:我们去的时候那边没有一家医疗点,医疗队去了之后,主要是进行一些伤口清创,包括把脓痂去掉,专业的固定,今天我们原计划去总统府那边,那边现在比总理府那边人还多,那边还没有医疗救助点,主要的困难可能是安全的问题,因为那边现在水、食物都没有,供应药品的话可能会引起一些哄抢。
记者:海地整体受灾群众医疗状况怎么样?
樊毫军:平时医疗水平就非常差,现在受灾了,这些情况尤其突出,缺医少药,对医药需求非常非常大,因为来的伤员都非常重,基本上99%都是外科伤员,其他拉肚子、发烧都顾不上了,所以受灾之后情况非常差。去了之后当地非常欢迎。去后第二天总理府的礼宾官还亲自出来接待我们,跟我们合影,说我们中国是第一个到总理府这边来开医疗救助点,非常感谢,因为我们的药品也比较充足,在当地影响也比较好,好多当地居民两三天之后都会说中文了,见到我们都想要口罩,就会说中文的口罩。
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医务人员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为伤员进行治疗。(来源:新华网)
樊毫军还介绍:当地天气炎热,再加上死伤人员比较多,因此卫生条件很差,医疗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要加强卫生防疫,甚至要帮助当地建一些厕所:
樊毫军:因为这边天气炎热(导致)尸体腐烂,水源、食品受到污染,我们下一步还有重要的工作是卫生防疫工作。我们根据当地的情况写了卫生防疫注意事项,我们在这边中资机构翻译成法文,前面已经对总理府附近喷洒清消,协助当地建一些厕所,因为现在他们基本上大小便随地,这样下一步传染病控制非常不利。
现在,在海地震后的土地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救援队正在通力合作,共同救助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品,给予他们最大限度的帮助。同时,参与国际救援也是展示国家形象的一个窗口,经过印度洋海啸、伊朗、阿尔及利亚地震考验的中国救援队是亚洲第一个取得国际重型救援队资格的救援队,在海地,这支救援队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救援同行的赞誉,展示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总参作战部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宋建新:我们的地震救援事业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几年改革开放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也是同步发展的。海地地震发生以后,我们中国救援队是第四个到达海地地震灾区的,跨洋飞行了13000公里,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快的。我们队员一些业务素质,包括我们的装备都是一流的,可以说比较精良。再一个,我们的队员包括我们队里领队的领导敬业精神其他的救援队还是比不上的,我们承担的任务基本上都是急难险重的任务,比如前两天在海地维和的搜救,难度就非常大,整个七层楼,从顶坍到底,整个变成一层楼,不光有我们的人,还有其他国家,联合国的一些主要官员,我们都搜救出来了,后期参与我们搜救的像巴西的维和部队,包括尼泊尔的部队,对我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汪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