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主席案文的出台重燃谈判成功希望,但诸多选择题和填空题则显示各方仍然分歧严重,魔鬼仍在细节中
李虎军 黄山 发自哥本哈根
气候变化谈判即将过半,哥本哈根协议终于显露雏形。
当地时间12月11日上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两份至关重要的官方文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的主席案文,以及《京都议定书》修正案的主席案文。
“魔鬼住在细节里”
上述文件反映了过去两年的谈判成果。《京都议定书》不涉及美国,《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计划则包括所有国家。气候变化谈判同时在这两个“轨道”之下进行,由两个特设工作组负责具体谈判,即“双轨制”——“双轨制”即可以使《京都议定书》得到延续,又能够将美国拉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车。
这两个特设工作组的会议主席,分别在以往谈判的基础之上起草了“主席案文”。与以往动辄两百页以上的谈判案文相比,目前生成的案文已经大大瘦身。《公约》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的主席案文只有7页,《京都议定书》修正案的主席案文则为27页。
对于进展极其缓慢的气候变化谈判而言,上述文件的出台可算是一个积极信号。“这为做出正确的政治决定奠定了基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气候行动项目负责人卡斯滕森(Kim Carstensen)表示,“尽管它还存在缺陷和裂痕,但仍然清晰地表明,达成协议是存有希望的。”
接下来几天,各方将继续唇枪舌战。能否拿出最终的谈判成果,恐怕要到下个周末会议闭幕时才能见分晓。
“魔鬼住在细节里”,中国政府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各国将在这两份文本的基础上,就细节进行更为艰苦的谈判。”
选择题与填空题
这两份文件最初仅向各缔约方的政府代表提供,但气候变化谈判会场很难有什么秘密,“主席案文”迅速出现在许多环保组织和媒体人士手上。《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波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半开玩笑说:“缔约方代表在泄露文件方面很在行。”
由于《公约》长期合作行动计划涉及到美国,其“主席案文”最为引人注目。这份“主席案文”看上去更像是试卷:案文中大段空白有待填充,好比填空题;案文中多处给出选择项,好比选择题。
选择题中多个选项并存,说明各方有严重分歧。例如,关于2050年的长期愿景,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国家,最多认可到全球增温不超过2度的说法,小岛国联盟和一些最不发达国家则希望不超过1.5度。再如,对于发达国家2020年与1990年相比的碳减排目标,就有25%至40%、30%、40%和45%这四个选项。
至于填空题,更代表着各方分歧难以调和,以至于暂时无法起草具体内容。特别地,资金支持的长期目标暂时空缺,遭到了乐施会、绿色和平等多家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批评。乐施会政策倡导经理苏培健说:“(案文)在长期资金计划方面有巨大的鸿沟,大规模、固定地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是协议成功的关键。”
中美态度差异
这是一个各方都做出了让步的阶段性结果。
例如,案文称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可以用1990年作为基准年,也可以用其他年份作为基准年。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告诉记者,这实际上为美国留下了空间,因为美国提出的到2020年减排17%的目标,其基准年是2005年,如果以1990年为基准年进行计算,其减排幅度仅为百分之几。
“主席案文”同样为发展中国家留有余地。例如,案文要求各方应该合作,尽快达到国内和全球碳排放的峰值,但并未说明应在哪一年达到峰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描述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的空间埋下了伏笔。
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Todd Stern)在当天下午举行的美国政府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主席案文”中的一些条款表示不满:“关键是目前的减排行动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需要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义务,但主要发展中国家只是可以分担减排行动。”
说到“可以”这个词汇时,他稍作停顿,又重复了一遍。
斯特恩此处所指的,是案文中关于发展中国家减缓排放行动的条款。目前的描述是,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适当的温室气体减缓排放行动,而发达国家应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采取自主减排行动”,这些措施旨在将发展中国家到2020年的碳排放比未采取措施的情景下显著减少,或者是减少15%至30%。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则在稍早前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不管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文本,都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脆弱国家的需要。■(本文由 胡舒立-我们网供稿/撰稿:李虎军 黄山)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