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镇:泰国政治混乱缘起经济失衡
2008年08月31日 09:29新京报 】 【打印

作者:张锡镇

26日,泰国人民民主联盟领导数万人冲入总理府大院,进行示威。29日晚,数千名示威者围攻警察总署,警方发射催泪弹造成示威者受伤。目前,双方仍在对峙。

新一轮政治危机,实为2006年反他信政府运动的延续。虽然两年前的危机以军队政变推翻他信政府而告结束,但是此后赢得新一届大选的“人民力量党”,其主体基本上还是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势力。由此,新政府成立不久,流亡海外的他信得以回国。尽管他信必须接受司法机关的审判,然而其个人影响仍存在,致使司法程序运行缓慢。

此外,沙马政府积极推动修宪,试图从法律上帮助他信过关。这一切激怒了反他信势力,于是,成立于2006年的反他信组织人民民主联盟在沉寂一年多之后于今年5月重新号召支持者,掀起新一轮的反沙马政府的示威运动。

示威者最近采取极端行动,旨在将政治危机推至顶点,以便迫使军方再次发动政变,最终达到推翻沙马政府的目的。若政变真的发生,那么泰国政治将陷入新一轮的恶性循环:政变(建立军政府)———选举———民选政府———危机———政变(建立军政府)———选举……

至今,泰国在仿效西方民主制实践中已走过76年的漫长历程,为何民主制度始终不能在泰国平稳有序运作呢?为何民选政府一次又一次被军方或民众推翻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依据西方经验,民主是中产阶级成长壮大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政治要求,也是保障中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与此同时,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依赖于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泰国的社会经济还未达到这种高度,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十分明显。虽然曼谷的中产阶级相当强大,但是广大农村还几乎看不到这种由中产阶级构成的市民社会。这种反差在反他信政府的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曼谷的中产阶级反对他信政府,而大多数农民却拥护他信政府。

其二,民主须以法治为基础。民主制的良好运作依赖于民众高度的法治观念和自觉的守法行为,包括泰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由于缺乏法治传统,法治意识不强,致使民众不能自觉遵守民主的游戏规则。民选政府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民众迷恋以街头运动的方式推翻政府。

其三,泰国庇护制的政治文化在广大农村仍根深蒂固。这种传统的政治文化起源于传统的等级社会,其核心是上层对下层的庇护和下层对上层的忠诚。这是威权主义而非民主主义的生长土壤。在大选中,这种社会关系发挥着巨大功能。上层政客借助金钱向下层民众施恩,下层民众自然要知恩图报,选举于是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交换,而不是选民独立意志的表达。民主由此变质。

通过何种方式,建立何种民主,须依国情而定,以渐进方式实现。此外,追求民主不能以牺牲发展为代价,泰国正面临此种抉择。

□张锡镇(北大教授)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锡镇   编辑: 印权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