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起义报》:世界粮食危机根源是西方资本主义
2008年05月02日 18:11新华网 】 【打印

新华网消息 西班牙《起义报》4月30日文章,题目是:“饥荒、粮食危机和动乱的结构性根源”

4月16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对母子在国家粮食署销售点把刚刚购买的低价大米装进口袋。据当地媒体当日报道,面对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菲律宾政府决定在两周内实行一项限购低价米的政策。菲国家粮食署将不再向市场投放每公斤18.25比索(约合0.45美元)的低价大米,而是改由粮食署在各区市公共场所设立大米直销点等新的销售渠道,直接向贫困家庭销售政府补贴的大米,以保障贫困人口的口粮供应。届时,贫困家庭将凭借政府颁发的“购粮卡”购买这种低价大米。 新华社记者刘华摄

近日来,世界各大银行和媒体都在关注粮食问题,并不得不承认正在发生一场规模巨大的粮食危机,会有数亿人面临饥饿、营养不良,甚至死亡。

世界精英对这场危机的根源众说纷纭,有的说法从自身利益出发,有的说法甚至称得上愚蠢。那些自封的经济学家,试图为自己此前开出无效的经济药方推卸责任,把根源归罪于中国,指出这个国家“吃肉太多,消费需求增长,出现通货膨胀”。而一些进步人士则指出,根源在于生物燃料导致了粮食生产分流,政府对粮食生产缺乏计划性。

但这些进步人士忽视了一些最根本的结构性问题。例如,国家权力掌握在哪个阶层手中?是谁制定了现行的经济政策,才导致了“分流”?

南方国家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债务问题,于是便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贷款。而这两家机构都要求它们进行根本性的结构调整,才能获得贷款。因此,贷款被附加了诸多条件,如投资、贸易、消费和收入政策的转变。这些转变都会对社会阶层结构和掌权阶层的构成产生重大影响。

这种国际性贷款,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构性变革产生的后果是,消除了农业生产领域中的贸易保护壁垒。得到美国政府或欧盟补贴的大量农产品涌入市场,摧毁了以生产基础粮食产品为主的中小型农场主的生产。这批人的破产导致农场主和农民向城市迁移,土地便集中在了从事商业性农产品种植的人手中,所生产的产品主要用来出口。

一些中小型农场主破产后,他们的土地卖给了不动产投机商,用于商业开发,建造高尔夫球场或娱乐设施,稻田变成了乡间俱乐部。

大量粮食用于生产乙醇,然而,乙醇产量的增加并未使燃油价格下降。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的价格,以及食品价格同时上涨了。原因就在于,这些产品的生产都掌握在同一个阶层手中,形成了权力的垄断。

由于结构原因,工资与价格之间的差距造成了贫困的加剧。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大规模抗议,都源自人民基本问题的未解决,但其深层根源却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结构所致。

那些受雇于各大银行的、缺乏头脑而思想正统的所谓权威经济学家,至今都没有弄明白:飞速增长的通货膨胀和毫无变化的工资水平,原本就是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问题。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贺庆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