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0日电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9日刊出署名文章说,研究近代政治和广告营销的,都知道广告界有“品牌天后”之称的夏洛蒂·贝尔丝后来出任美国副国务卿,负责政府的政策与形象营销,最后搞得狼狈不堪,干脆辞职不干的故事。做秀与搞营销是有限的,再怎么会写广告文案与广告金句,玩弄图文符码,如果不在基本功夫与能力上求进步,就会出现信任危机。由贝尔丝下台的身影,难道不应提高警觉吗?
文章摘录如下:
研究近代政治和广告营销的,都知道广告界有“品牌天后”之称的夏洛蒂·贝尔丝后来出任美国副国务卿,负责政府的政策与形象营销,最后搞得狼狈不堪,干脆辞职不干的故事。
广告和政治,一般人都以为是不搭的两码事,事实上这两者从来就挂在一起,近年甚至两者已合一,政治即广告,广告即政治。搞政治的,最重要的就是自我营销,俾在形象和意见市场上取得优势的位置及强大的占有率。
由于政治的市场即媒体,因而媒体操作遂变得日益重要。
夏洛蒂·贝尔丝在9·11后几周就被布什征召,负责反恐的国际与国内营销。美国国务院还推出了一个全球迄今最大的营销计划,以5.2亿美元,针对“愤怒不满的人群”展开反恐营销。手上有如此庞大的营销计划,贝尔丝炙手可热,权倾一时的盛况可想而知,而她显然未让布什失望。布什那个名言“他们为什么恨我们?他们恨我们的富裕,恨我们的自由”,即是贝尔丝的精心杰作。这句话尽管是在东拉西扯,逻辑不通,但这种故意的简化,在当时气氛下确实发挥了极大作用。
但贝尔丝的工作很快就碰到致命的瓶颈,商品营销再怎么会做广告,但若商品本身就伪劣,广告就会变成不实而受到指责;若政治在实质上没搞好,虚拟的广告再怎么会做,再怎么占有率高,总有营销也黔驴技穷的一天。
9·11后,布什政府在各方面都变本加厉的“倒退”,使得她的营销愈来愈像是在蒙骗世人,于是再也做不下去了,只好自己离开。贝尔丝的故事,对搞政治的人是个警告:政治的本质是远见,能力与效率,以及因此造成的为人民谋福利,如果这些根本的不去做而想有好营销,它岂不会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样,很快就被看破手脚!
当各级政治老板关心做秀的程度大过老老实实做事;各级政府总是乐此不疲的忙着搞各种性质的置入性营销,务虚不务实已成了新的主流价值,集体的颟顸无能就会一直增强,积小错为大乱之日就不会太远,发生无能松懈而累积出来的大弊案,也就一点也不会让人惊讶!
商品和营销间必须名实相符。美国营销专家已指出,若营销不实,或实质商品的质量赶不上营销的需要,那么,这种营销就会是一种“无聊的背景噪音”,过一阵子,就会变成一种自我否定的嘲讽笑话。
因此,做秀与搞营销是有限的,再怎么会写广告文案与广告金句,再怎么懂得避重就轻的玩弄图文符码,如果不在基本功夫与能力上求进步,这种营销术在人们反感到超过某个临界点,被营销的阅听人就会出现信任危机,然后对所有的营销都会做反面解读。我们由贝尔丝狼狈下台的身影,难道不应提高警觉吗?(南方朔)
编辑:
印权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