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日本男子因救济中断饿死家中 死前写下死亡日记
2007年10月14日 04:09华龙网-重庆晨报投票数: 顶一下  【

日本北九州市一名男子因失去社会福利救助活活饿死家中。在他干瘪的尸体旁,人们发现一本薄薄的日记,里面记载了他生命最后的时光。

美国《纽约时报》12日报道,这本“死亡日记”在日本国内掀起巨澜,也把日本福利制度的一些具体弊端推至聚光灯下。

“饭团,饭团”

死亡男子52岁,在他生前数月,北九州市社会福利部门中断了对他的救济。今年7月10日,人们发现他的尸体时,尸体已经半干,家中水电早已被切断。

死者留下一本日记,最后一篇日记时间为6月5日。

日记记叙了这名男子饱受饥饿折磨,体重不断下降的过程。“想吃饭团”是日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句。而普通人眼中,100日元(约0.9美元)1个的饭团不过是日本便利店里最常见的食品。

其中一则日记写道:“凌晨3点,已经10天没吃东西但依然活着……我想吃米饭。我想吃个饭团。”

“死亡日记”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死者所在的北九州市是“社会福利样板市”,而类似事件最近3年在北九州市每年发生一例,只是前两名死者没有留下这种日记。

其中一名68岁老人据说生前曾在社会福利部门官员前下跪,但他的救助申请仍未获准。另一名56岁老人申请救助两度遭拒,死后4个月才在家中被人发现。

申请难过

《纽约时报》说,日本近年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需要社会福利救助的人越来越多。承担社会福利75%额度的日本政府不堪重负,自2003年开始削减福利。由于指标限制,资格审核门槛一抬再抬,使得救助申请获准变得十分困难。申请环节变成了“鬼门关”。

北九州大学讲师藤谷部高治(音译)曾是一名受理申请的工作人员。他说,全市共有142名受理员,平均每人负责73份申请材料。有指标规定,每人每年必须让这些申请材料减少5份,能否完成指标与个人晋升密切相关。

社会反思

《纽约时报》说,“死亡日记”凸显了日本在经济转型期中所付出的“人本”代价。与此同时,日本文化长期认为受嗟来之食可耻,接受救助者的人格得不到尊重。

东京法政大学社会福利专家杉村宏说:“日本一些地方政府似乎认为,用纳税人的钱去帮助困难群体,是对公民权益的伤害。对他们而言,困难群体似乎不是公民,纳税人才是公民。”

在“死亡日记”作者的空屋前,有人留下鲜花和一小罐酒。邻居大久保义一(音译)忆起这名儿时玩伴:“我好后悔,如果他曾经开口要酒喝,我准会说,‘来吧,喝吧’。”

“死亡日记”最后一篇这样写道:“我肚子空了,我想吃个饭团。我已经25天粒米未沾。”

邵馨莲(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编辑: 霍吉和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