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三通”梦圆时 两岸开新篇
2008年12月14日 18:28新华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题:“三通”梦圆时 两岸开新篇——记海峡两岸“三通”的发展历程

新华社记者陈键兴 李凯

为了这一天,海峡两岸的骨肉同胞期待了多少年,多少人未及梦圆已抱憾西去,多少人在苦等中青丝成雪;为了这一天,海峡两岸同胞付出了多少心力,几代人奔走呼告,孜孜以求。这一天,终于要到来了。

2008年12月15日,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台湾海峡上空将出现一条新的航路,上海飞行情报区与台北飞行情报区将完成历史性的直接交接,两岸空运直航将由此启动;两岸间的海上直接运输将投入营运,大陆63个港口与台湾11个港口间将构建起一条繁忙的“黄金海路”;还有一条联结两岸的“心路”将如虹般跨越海峡,两岸全面直接通邮将成为现实。

这将是中华民族历史浓墨重彩的一页,这将是全体中华儿女感到无比兴奋与欣慰的盛事,这也将是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海峡两岸的时刻。

因为这一天,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年之久的“三通”梦终于圆了;更因为这一天,将翻开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新篇。

春风吹渡海峡 《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

1949年后的数十年间,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在那个时代悲剧里,多少亲人生离成了死别,多少骨肉小别成了永诀。

时光流转,直至1979年的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如同早春里的第一股暖风,吹过了海峡,吹皱了一澜死

水。正是在这份饱含手足深情与民族大义的政治文告里,大陆方面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并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创生。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大陆方面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公开发表谈话,表示随时准备与台湾有关方面就两岸通邮、通航、通商问题进行协商,并为两岸“三通”提供一切方便。1979年2月,大陆邮电部门率先开办经第三地对台电报业务,3月又开办了对台长途电话业务,5月、6月先后开始受理寄往台湾的平信和挂号信函业务(均经香港邮局转寄)。1979年以后,大陆方面向台湾产品开放市场,主动派出大型采购团赴香港采购台湾产品,并开放台湾工商企业来大陆投资,设立代表机构,开展业务。

春天的脚步是无法阻挡的,骨肉亲情是无法割断的。

一位曾发起“老兵返乡运动”的台胞在1982年取道香港进入大陆,从广州、上海辗转回到故乡舟山。“没回家前,自己常做一个梦。梦里就是这么搭飞机、火车一路回家,最后看到妈妈,放声大哭,然后就被太太摇醒。”老人的回忆浓缩了多少人的情感,也以鲜活的事实呼应了《告台湾同胞书》中所指出的:“任何人都不应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站在“三通”即将基本实现的今天,回顾既往,这一路虽然曲折蜿蜒,但大势所趋无可逆阻,人心所向无可罔顾,两岸“三通”的大幕已开,就不会中断了。

交流大潮涌动 推动“三通”成为卅载两岸最强音

1987年,台湾当局终于作出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受到了大陆方面的欢迎。由此,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终被打破。此后,尽管两岸关系发展历经坎坷,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从无到有、由暗转明、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涓涓细流汇成了滚滚洪流。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李凯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