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财团最寒冷的冬天
2009年03月13日 06:19台海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台海网3月12日独家专稿 台湾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公孙策今日在台海网发表专文指出,格言说“真理愈辩愈明”,扁案则是愈“办”愈明。随著法庭的审理进行,以及检方与律师的攻防,许多扁珍在过去8年的聚敛行为,一一摊开在人民眼前。最令人感觉难过的,正是检方在起诉书中所用的“藉势藉端”四字:这四个字对一般人而言,有点深奥,很难真切的体会那是怎样的罪行。

“势”就是权势,“藉势”就是藉著权势压人,在扁案则是藉著权势“收钱”。吴淑珍自己的形容,选举时钱是“全厝间”(堆满家中),一布袋一布袋的进来,又一布袋一布袋的出去。这话由她之口说出,似乎理所当然,但那是民主政治的正常现象吗?

到目前为止,阿扁对所有的钱都指为“政治献金”,洗到海外去的钱,当然就是“选举结余款”,而钱既然是由阿扁家里“一布袋一布袋的出去”,陈幸妤当然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民进党)谁没拿过我爸的?”。──如果陈幸妤这句话成立,那么,就坐实了阿扁“藉势”聚敛。因为,政治献金是法有明文规范的,大可正大光明的由银行帐户汇进汇出,不必用布袋来运送。所以,用布袋装钱,就是“不列帐”的,就是“见不得人”的。而送钱者为什么不敢公开示人,不就是因为畏惧权势吗?

藉势敛财的极端例子,是明朝的当权太监刘瑾,刘瑾打著“充实国库”的旗号,下令“盘查天下军民府库”,凡有盈余,一律解往京师。刘瑾藉的是正德皇帝之势,但是天下银两集中到京师后,事实上是由刘瑾负责分配,一部分供正德皇帝挥霍,大部分拨交六部施政之用,少不得也有相当部分进了刘瑾的私囊,而文武百官却得感谢“刘公公”的恩赐。──阿扁则打著民进党的政权保卫战的旗号,所有因“畏势”而捐输的献金,都进中到阿扁“全厝间”,阿扁分配出去,收到的人也得谢恩,而且最后还免不了被“公主”指为忘恩负义!

权势的运用更突显在人事任用上,刘瑾对各地的“进奉”是订下价码的:南京守备15万两、两广13万两、湖广11万两……,正常情况一年进奉一次,到后来,“正常”进奉嫌不够用,就频繁调动,这样就增加了进奉次数。新派任者如果一时手头太紧,“往往贷于京师富豪”,称为“京债”。君不见某扁家大帐房在案发后仍忠心耿耿,说“饮水思源”吗?正因为他始终历任肥缺啊!而扁珍更有超越刘瑾之处:直接向“京师富豪”要钱。

然而,民主时代岂容肆意向财团索钱,于是需要“藉端”。所谓“端”,就是事端,财团正常营运,没事,一旦有事端,例如银行欠钱的、法院有案的、想买国有地的、土地要变更使用的…。总之,捏到了把柄,就掐住了命根子。情况就如某财团少东说的:“他们就像卖兄弟茶。”不容你不给。

司法对扁案的追诉重点,一直放在“对价关系”上面。殊不知,财团对上扁珍,完全谈不上“对等”,不对等哪来对价呢?这正是起诉书要以“藉势藉端”为扁珍罪行的最重要理由。

最近只见一个又一个大小老板出入特侦组,这边经济情势依然严峻,那边司法追查更不放松,诚可谓“财团最寒冷的冬天”了。

阿扁   刘瑾   进奉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公孙策   编辑: 缪汶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