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台湾草根写给大陆同胞"家书"缘何热销
2009年12月04日 15:20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以下是亚洲周刊对廖信忠的专访摘要:

最初为什么想到在天涯上写那个帖子?

在大陆一阵子了,我发现许多大陆的朋友问我有关台湾的问题常常有极大的相似,甚至会发现许多大陆人对台湾有极大的不了解,比如就不只一个人曾经问我:“台湾坐火车可以到吗?”甚至我在西北的山里,有个老人问我“台湾现在解放了吗”。也许住在沿海的人觉得这种问题很可笑,但这的确反映出一部分的人对台湾印象的确有很大的空白。

成两岸网友交流平台

这一系列文章还在我脑子里构想时,我已经知道肯定会火爆,我必须承认包括当初的标题及首发的时间点都是考虑过的;我从二零零二年就开始混天涯,早期天涯还是比较精英化的,这几年比较娱乐化,但这不代表天涯的水平降低了,因为这仍然是一个大陆次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毕竟在天涯混了好几年,很清楚大家想要看的是什么样的东西。但是等到上了头条之后,更多人注意到这系列文章,甚至那个帖子已成为天涯上台湾朋友与大陆朋友交流的平台,我才意识到我惹出不得了的事,也才写得越来越认真。

其实,我并不希望大家看了真的产生“原来台湾是这样!”的想法,这本书的内容只是我成长背景下所理解的台湾,我把它当作故事书来写,不是很严谨的历史,真正希望的是,大家看了对原先“理所当然的台湾”产生更多不同的想法,并有兴趣发掘这些事。

为什么你觉得这些事情是应该讲给大陆听的?

我取舍的有两个重点,第一,这件事是真正的大事,这些事真正是台湾历史的转折点,甚至它的影响所及到了十几年后才显见出来,比如几百年后提到现在,写演义故事会放在那些重点,那就是我放进书里事件的主要考虑;另一个考虑是,有些事根本就在禁区,在书上不可能出现。

我不希望读者把政治当作这本书的重点,我要讲的是,政治怎么影响台湾百姓在这三十年间的生活,甚至怎么影响到我的家庭、我个人。一般民众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形成什么样的思想,做出什么样的反应行为。读者可以看到,越接近当代,我提的政治内容越少,其实这就跟台湾的变化一样,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越来越多值得关心的议题,不再是一个什么都扯上政治的社会。

你在台湾对大陆的认识,和你现在遇到的大陆人对台湾的认识,陌生程度相似吗?

我以前为了考中国大陆研究的相关研究生,读了许多这几十年来党史、大陆概论的书籍,关注大陆新闻也有相当的年头,还没来大陆之前我觉得我很了解这个地方,但我真正踏上这块土地,走过越多地方我发现我对这里越来越不了解,毕竟大陆太大,每一个地方都不一样。苏珊·桑塔格讲过一句话“任何一个对世界有兴趣的人都会对中国有兴趣”,这句话我高度认同。

不仅大陆对台湾好奇,台湾也对大陆好奇,毕竟分隔了几十年,所以彼此对对方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理所当然”的想象,并且认为对方就是那个样子的。

对大陆印象两极分化

台湾许多人对大陆的消息其实也是有选择性的接受。有些没到过大陆的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印象还留在满街的自行车与蓝色海洋当中,要不就是“黑心食品”一大堆,完全无视这几年大陆的进步和努力,为了反对而反对;另一些人则对大陆充满了“梦幻王国”般的幻想,认为大陆现在进步得不得了,什么都好,台湾完全比不上,他们对于大陆的印象仅停留在浦东陆家嘴那个天际线的画面,过于妄自菲薄。

不仅仅是没到过大陆的台湾人,许多在大陆工作或旅游的台湾人,对大陆的认识也仅仅是他们所到过的城市。毕竟大陆太大了,每个地方都不同,至少对我来说,大陆到现在都还是一个谜,参不透。(张洁平)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