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政治不能只有党争
2009年11月17日 09:29华夏经纬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资深政论家孙庆余在台湾苹果日报撰文指出,一向无往不利的民进党选举造势牌:打黑与揭弊,今年不太灵光了,特别在南投更形成“伤人反自伤”的反挫结果,李文忠选情由多翻空。这不但显示“清廉”及“反黑金”不再是民进党专利,民进党的道德优势不见了,而且显示抹黑揭弊的造势手法已经不合时宜,政党政治不能只有党争。

多年来,民进党习惯站在道德高度指控国民党,随便抛出一个贪污买票或与黑道挂钩议题,都能引起轰动。今年为什么不灵光?因为民进党由地方到“中央”执政,所有该沾染的几乎都沾染了,即使程度不及国民党严重,也无法再高高在上或以无辜者自居,把对手打成十恶不赦。其次,李文忠抛出吴敦义、李朝卿与黑道“夫妻同游”,原本是有引人遐思“想象空间”。但李文忠走太远了,一旦涉及具体指控,要毁灭他人政治生命,同样严酷的检验立即落到自己头上。而选民经过两党多年党争及两次政权轮替,智慧及公平判断力早已今非昔比,任何一方太矫情、绝情的切割,不但引不起同情,“黑道的票不要”还成为笑柄。一场打黑兼揭弊秀就以被选民识破而狼狈收场。

面对选民的今非昔比,政党该做的绝不是以更精巧、缜密的造势来“赛跑”,如同艾丽斯与红色皇后,而该反思党争之外的另一条路,也就是非零和竞赛。诚然,选举是零和赛局,职位非赢即输。但政党政治不纯然是零和的。如果像国民两党搞党争式的消耗,那就是两败俱伤,无益台湾人民,称为负和。如果只是一得一失,你之所失为我之所得,那才是零和。相反,如果通过竞争与合作,双方的利益均有所增加,那就是正和。民主社会政党政治该追求的正是正和。

为什么是正和?因为获胜者出而主政,是利多,落败者成为“在野监督”,为民心所寄(制衡“执政党”),也是利多。只有当获胜者想要“全拿”,忘了民主社会没有全拿(不但行政立法司法需互相制衡,“朝野”也需互相制衡,各方互补不足),正和局面才会被破坏。而民主社会中,只有反体制反宪政的革命政党或流氓政党(法西斯),不愿追求政党政治正和,只想透过党争发泄仇恨或一党全拿。这种政党被归类为“极端主义”或“反民主”政党。台湾的国民两党都有这种倾向。

由革命政党向民主政党过渡是一条艰难旅程,共享永远不如独享诱人,耐心和解也不如仇恨发泄痛快。正如布洛赫《希望原理》说的,德国小市民满怀仇恨怒火,“不是仇视剥削,而是恨自己还不是剥削者”,这种恶毒和残忍,恰使法西斯党徒得以蒙蔽他们、利用他们。幸运的是,台湾选民比“朝野”政党更早成熟,足够担任政党政治仲裁者。哪个政党心目中只有党争,没有和解及合作意愿,哪个政党就将被判出局。如果两党都一样坏,迟早会换一个较不坏的上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