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U让两岸经贸开大门走大路
2009年11月17日 08:19华夏经纬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经济日报17日刊载社论称,期盼已久的两岸金融监理合作了解备忘录(MOU)昨天终于换文,由“金管会主委”陈冲与大陆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主席代表双方完成签署。尽管台湾已与英、美等30余地签署MOU,但两岸MOU的形式及效益超越一般MOU,具有多元重大意义,其不仅打开两岸金融业的往来通道、兼为市场开放定调,并为两岸互动开启第三条路,更为其后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协商创造新机,让两岸经贸关系进入开大门、走大路的时代,但真正的挑战也将接踵而至。

两岸MOU是依4月26日三次陈江会签署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而来,但比60天内谈成的时间表慢了近五个月;其间的关键不在金融监理合作的专业问题,因为这早有国际通则可循,而是两岸关系的特殊性阻碍了签署进程。如今,双方以务实的简体文及繁体文、使用“大陆方面”及“台湾方面”的名称、采纳换文等作为,让各方鹄候多时的MOU终于完成签署程序,实是在WTO模式(世界贸易组织下的关税领域)及两会模式(海协会、海基会用“两岸cross straight”)之外,开启了第三条签署协议的路径。这是兼顾国际惯例、形式对等及双方需求下难能可贵的成果,不只要给参与努力的各方拍拍手,新模式也让未来合作有了更多可能。

两岸MOU的另一效益,是让双方监理机关建立制度性的对话机制,降低金融服务业者的管制成本与政策不确定性,并有利于化解彼岸金融市场的实质进入障碍,例如各地方政府实务运作等所谓的“潜规则”。但这项MOU的更特别之处,还在于其寓市场开放意义于其中。

从表面内容看,MOU没有提到市场准入事宜,但依台湾对WTO的承诺,台湾金融服务市场已对所有成员开放,仅对大陆设禁令,且料定北京不会向WTO抗议,以免台湾藉此凸显两岸平起平坐。如今,大陆愿与台湾签署MOU,实是台湾已以某种形式承诺开放陆资来台,否则即无签署必要。因此,这代表台湾愿予大陆WTO待遇,这让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再进一步;由此延伸,在将登场的ECFA正式协商中,台湾要求给予金融服务业“超WTO待遇”的早期收获,也将更为顺理成章,让台湾金融服务业西进,不只拿到MOU这张入场券,还有机会获得具竞争利基的贵宾证。

MOU的签署,不只给予台湾金融服务业更大的发展舞台,且其能否成功享用大陆市场开放的收益,亦将是场硬碰硬的实力战,胜败犹在未定之天,但台当局必须要给业者奋力一搏的机会;另一潜在的受惠者,则是在大陆投资的广大台商及经营大陆市场的企业,他们将因此而获得台湾金融服务业的支持,在金流支持下拓展市场版图,金融业亦得以持续保有客户,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并肩发展成长。

依国际规范签署的两岸金融MOU,将让两岸经贸今后的往来开始开大门走大路,亦即很难再以隐晦不明的内规、针对性的行政指导及岐视性的人为干预,进行选择性决策,这对两岸企业、经济发展都是正向之举,因为企业经营最需要的就是透明、一致化政策,有利于长期布局。也因此,这对台湾也是一个严苛的考验;一方面,我们是否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纠缠、民粹式的政策讨论,让两岸经贸往来真正正常化;另方面,台当局在推动两岸金融业进一步正常化、自由化之际,能否将涉及经济安全的配套,例如陆资来台审查机制、敏感产业的投资防火墙、金融审慎监理原则等,予以明确的规制化,尤为关键。恭喜,两岸MOU成真;加油,挑战才要开始。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