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台湾"3都15县" 都市精英统治体制浮现
2009年06月25日 07:28中国新闻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中新网6月24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24日刊出署名文章认为,随着马英九团队“三都十五县”政策的逐步推动,台湾基层治理将进入另一个巨变的阶段,社会也将进入另一个骚动的年代。都市白领精英统治体制浮现。

  文章摘录如下:

  随着马“政府”“三都十五县”政策的逐步推动,台湾“地方政府”治理将进入另一个巨变的阶段,社会也将进入另一个骚动的年代。“三都十五县”就是要把台北县市、基隆市合并成为“台北都”,台中县市合并为“台中都”,高雄县市合并为“高雄都”。其余县市仅作微幅调整,新竹县市、嘉义县市、台南县市合并,其余不变。预订进度是“台中都”于明年底先升格;“高雄都”与“台北都”则于二○一四年合并。

  任何地方的行政区划调整都有其背景,除了政治策略之外,过去最常见的调整背景是人口变迁、土地与资源开发、防务、种族等因素;晚近则是为了行政效率。例如一九九二年瑞典的地方政府法修正就是为了因应新自由主义的松绑、市场取向与国际化,而将县市部分调整,但最重要的是重新确立“地方”与“中央”分权。日本二千年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也是为了地方政府资源重分配,而合并部分市町村。

  这一次马“政府”要调整行政区划的理由名目上也是为了使现行生活圈的台湾北、中、南三区在行政与财政上独立,发挥区域火车头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缓和区域发展失衡问题。

  然而,“三都十五县”真的能达到上述目的吗?各界怀疑者多。最主要的疑虑有以下几桩:资源将向“三都”集中,导致十五县的人口外流,“都”县间的贫富差距更扩大;台湾土地面积狭小,以整体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即可,何需劳师动众以三“都”形态参与国际竞争;“中央”与“地方”分权并没有随之检讨,无助提升行政效率;乡镇市区划无通盘调整,只有三“都”下的乡镇市长改为官派,也无助地方资源重整;县市升格发动权虽在地方政府及议会,但审查核可权在“中央”,民众与专家参与机制阙如,无法吻合以民众生活便利为中心的考量;选举考量多于资源重分配与行政效率的必要。

  以上担心并非无的放矢,三“都”一旦确立,其人口占总人口的53.22%,占县市政府总预算的53.88%。其中又以“台北都”人口占全台将近三成,预算占三分之一为最强。台湾治理朝都会化走势明朗。三“都”十五县政策无意去处理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及“中央”与“地方”分权留下的困境。

  以为让台中县市合并升格,及扩大北、高两市腹地,就可以平衡区域,增加国际竞争力。其实,资源并没有增加,也不见得能更有行政效率。反而,这样的态势,预告了台湾未来非都会区人民将永远依赖都会区,特别是台湾已进入后工业社会,人口将因就业与公共服务需求而从乡村迁徙至都市,乡村空洞化将更恶化,都市集中化将更加速。这对台湾生态永续发展极为不利。

  更严重的是,“台北都”的扩大,确立了“台北都”市长若无意外,将成为未来台湾当然的“总统”储备人选,“台北都”厅官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未来“行政院”各“部会”的官员。再以中南两“都”作为稳住中南部人心,分配政治权力的筹码,如此也纯化台北都会白领精英治理台湾的局面。从此,明朗化台湾一个整体、两个社会的事实,也让统治权永远拱手交给台北都会白领精英。

  都会白领精英统治的弊病显而易见,这些人大多从小学开始即出身名校,难免养成傲慢自满的性格;复因出身权贵,很难体会民间疾苦;再加上长期居住都会城市,不自觉地会接纳制度性的资源分配不公是一种常态;甚至因族群与阶层优越潜藏着对低下阶层人民的鄙视。这对台湾社会的团结绝对是负数。(林万亿 台湾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林万亿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