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决定在本月底才宣布“行政院长”人选的马英九,日前趁接受香港媒体联访之机,提前宣布曾任“行政院副院长”的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出任“光复蓝天”后的首任“行政院长”。而且,马英九还随即宣布,由曾任过“经济部长”、“经建会主委”和“立法院副院长”的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
澳门《新华澳报》刊登评论文章说,马英九“被迫”提前作出这两项重大人事宣布,而且是把在法律位阶上只是属于“民间社团”的海基会的人事连同“行政院长”一同宣布,既展现了马英九祈求“马·上”出政绩的强烈企图心,又折射了马英九还承受着某种颇为沉重的政治压力。
文章指出,马英九希望能“马·上”出政绩,当然是担心会在选民中出现“希望越高,失望越重”效应,及受西方新闻学中“传媒永远是政府反对派”学说影响甚深的媒体,将会很快结束与他的“蜜月期”有关。因此,既然在正式就职前突然“从天上掉下一个大礼物”,大陆“大人不记小事”,且透过“博鳌论坛”由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向“马政府”送出一份两岸融冰及可帮助他“马·上”出政绩的厚礼之机,“打铁趁热”公布了台湾社会也予以厚望的刘兆玄“阁揆”人选,以图营造一股“拼经济热”的社会氛围热潮。
当然,马英九提前宣布“阁揆”人选并将之与海基会董事长人选捆绑一起宣布,也与他近日承受了沉重的“国民党旧官场文化复辟”压力有关。实际上,马英九胜选后,国民党内对“行政院长”人选出现了“拥刘”与“拥江”两派,马英九有必要明快出手,在宣布刘兆玄的“行政院长”人事决定,满足“拥刘派”的意愿(当然更是符合国民党及台湾的利益)的同时,也宣布江丙坤为海基会董事长,并将后者的政治位阶提升至与“行政院长”同一水平,以安抚“拥江派”,进而平息这场风波。
当然,提前出手宣布海基会董事长人选,也是受到胡锦涛在“胡萧会”中主动宣布“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等项目磋商”和“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的鼓舞。而江丙坤也已决定,在本月底就以“海基会准董事长”的身份赴大陆访问,探讨磋商海峡两会恢复谈判,及先行就周末包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民币在台湾本岛兑换等达成协议等议题,待“520”过后立即“上路”谈判并正式签署。
文章表示,马英九将海基会董事长人事案提到与“行政院长”同等位阶的高度,并甚于他搭建自己的幕僚班子——宣布“总统府”秘书长和“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显示他对发展两岸关系有高度认识。这既来自他本人的思维定势,及为了“马·上”兑现在竞选“总统”过程中所开出的“拼经济支票”的需要;但似也是受到当年向蒋经国推荐他得以“入府”的启发有密切关系。实际上,曾在九十年代中期出任“外交部长”时,竟然对李登辉提出“两岸关系的位阶高于对外关系”的“不务本业”建议的钱复,在马英九胜选后向他请益时,就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比“拼外交”重要。对于恩师的谆谆教诲,马英九自然是心领神会。
其实,从实务的观点看,由刘兆玄出任“行政院长”、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是最适当的安排。尽管刘、江二人都曾在旧国民党时代表现出了其干练的行政才能,但毕竟江丙坤的年龄偏大,出任“行政院长”不符“改革求新”形象要求。何况江丙坤是本省人,由他领军海基会与对岸谈判,将可减轻来自绿军的“卖台”指责。
文章指出,更重要的是,在国民党失权的八年来,江丙坤经常率团访问大陆,既了解大陆台商的迫切需求,也颇为熟悉大陆高层的思维方式,在海峡两会谈判中能发挥“知己知彼”效能,并可与大陆方面取得互信。而且,由他领军海基会,更具“破冰第一人”的意涵。实际上,国共两党的接触交流,就是江丙坤一手促成的——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四日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民进党卷起一股反对恶浪,并在三月二十六日发动百万人大游行。而偏就正在此时,江丙坤却不怕被扣上“卖台”大帽子,毅然率团访问大陆,先后拜谒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南京中山陵,并向陪同的大陆接待人员作了国共两党党际交流的试探。陈云林得悉后,当即邀请他延伸访陆路线行程,到原先未将之列入行程的北京访问,并当场拍板邀请连战登陆访问,江丙坤当即向正在日本访问的连战报告。就这样,促成了连战的“破冰之旅”,也促成了“国共论坛”,江丙坤本人也成为“国共论坛”中底主要角色,并为今日马英九胜选后开启两岸关系的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由江丙坤任海基会董事长,与大陆海协进行谈判,就可将“国共论坛”与海峡两会谈判两条平行线有机地交集起来,并有利于将“国共论坛”的共识成果化为具体落实措施。
实际上,从江丙坤是“连系”人马,他今次应允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之前还专门征询了连战的意见并获其鼓励支持的情况看,今后台湾新当局在海峡两会谈判中的定位走向,可能是连战的影响还多于马英九的意志,“胡连会五项共识”的落实高于马英九大陆政策竞选“支票”的兑现。
编辑:
陶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