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发展需积跬步
2008年03月31日 13:56华夏经纬网 】 【打印

中评社香港3月31日电(评论员 锺维平)马英九当选,国民党全面执政,如何在最快时间内打破民进党当局留下来的两岸僵局,是考验马英九、国民党的一个焦点试题,如何解答,不仅两岸在看,全世界都在看。

对于马英九、国民党有能力、有魄力采取积极主动地向前行措施,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我们毫不怀疑。因为国共合作,和平发展的基础早已奠定。如果马英九、国民党坚持国共共识不动摇,坚持和平为纲不动摇,两岸遗留下来的难题,都不是不可逾越的难题了。大势所趋,经过了历史上最为刻骨铭心的淬炼,国民党不可能会重返回头路,不可能会在两岸关系方面犯下功亏一篑的大错误。

经过在野8年,国民党高层、中层,国民党的智囊、专家学者,都纷纷登上大陆,全面考察,深入接触,广交朋友。今天,可以说,执政的国民党对大陆认识之深,绝非一般。常识性的错误判断,应该会比较少出现。即使执政,屁股指挥脑袋的问题,不会不发生,但是不可能完全受之牵制。

在这次选举中,马英九团队打出的广告文宣中有一句话最打动人,即“我们准备好了!”,完全可以媲美美国民主党参选人奥巴马的“变革,我们能做到!”“我们准备好了!”,鼓舞了台湾人民的信心。人民相信马英九、国民党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什么?一是准备好了全面执政,为台湾开辟光明的前途。二是准备好了化解两岸危机,为台湾带来永久的和平发展未来。绝对不是准备好了接任大位,做大官,不做大事。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马英九也好,国民党也罢,都不是脱离台湾现实的人与党。在形势未有最后明朗的时刻,台湾笼罩在期待与迷惑、兴奋与焦躁、理性与盲目互相交错的气氛之中。当然,各种思潮蓬勃兴起,倒也不是坏事。

执政之后的国民党,思考问题与在野时不同了,对两岸关系的思考可能会有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可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但是,思考的基本点切勿偏移,如果偏移,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就会冒出了,那会令国共两党都措手不及,难以妥善解决,进而形成新的障碍。

举例而言,马英九、国民党执政之后,两岸关系与国际空间两大问题如何处理。如果一味在思考:中共封杀、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国民党的破解之道为何?恐怕会走火入魔。如果重走民进党旧路,以为开拓国际空间是重中之重,必须不择手段去实现,那就麻烦得很,可能会严重影响两岸关系的。

国民党籍“立委”、台湾“立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委林郁方日前表示,国民党“总统”当选人马英九在未来两个月内,应积极营造两岸和谐气氛,为直航谈判铺路,但目前要中国大陆撤飞弹并不容易,因此马英九现阶段不需多谈。林郁方所言极是,麻烦先搁置起来,把不麻烦的事推动起来,最后麻烦可能变成不麻烦。

其实,马英九已经强调,台海两岸问题可以先经济再和平、再国际空间,一步步来,因为两岸关系拓展,不光是涉及两岸问题,更关系区域稳定和平。马英九这一思路,是非常正确明智的,这绝对是一条两岸共赢之路。按照马英九这一思路,国民党在思考下一步的两岸政策时,应该发挥这样的能动性:

一,先易后难。两岸关系存在的难题太多,如果从最难的做起,恐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增加很多的新问题,新的旧的一起堆积,无法拓展。目前,两岸最为容易的事就是事务性的事,如大熊猫入岛、大陆游客赴台、两岸通航,这一些事为两岸民众迫不及待要见到的,不是难事。

二,先点后面。两岸关系牵涉面非常广,一下子要全面解决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以点带面,以点拓面,是唯一可行的。马英九的“先经济”之思考,其实就是以点带面的思考,在经济合作发展方面,两岸争议最少、阻力最小。一呼百应,人人叫好。这么好的事为什么不先做呢?

三,先同后异。两岸关系同与不同,既有同,更有异。作为国民党,在野时期与中共化解仇恨,寻找共识,求同存异,已经十分成功。国共三次会谈,同异共存,非常明确清晰。所以,执政之后,最为需要的是在原来就找到的共识上面,立刻开展共同落实的步骤,切勿再作犹豫,失去良机。

四,先实后虚。两岸关系以实为主,以虚为辅,如此顺序,切莫倒错。什么是实?实就是当前关乎民生的大事,什么是虚?需就是涉及未来的前途大计。两岸当前完全不要争论什么未来如何,当前最主要的就是,为民众做一些什么。如果一味考虑未来要如何,乃至现在不如何,那么,两岸关系又能如何?

五,先走后飞。两岸关系的进步与发展,首先要踏踏实实地走。台湾的国际空间,则是飞的范畴。如果两岸不走到一起,台湾如何飞得起来?所以,两岸关系是重中之重,两岸排除“台独”、和平发展,是台湾走向更宽阔国际空间的根本基础。否认这样的基础,是不可能开辟新局面的。

马英九反复说这么一个意思,他的任期只有4年或8年,他能做到的事有限,所以,他要做能做到的事。这样的态度是务实的无可非议的。正如荀子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马英九在这4到8年的时间,做到:一,两岸关系消除了严重影响和平的极端因素。二,两岸经济合作获得阶段性的成功。三,两岸人民和睦相处,感情积累增加到新的境界。四,两岸共同发展的道路打下坚实基础。那么,两岸的跬步,就算积累成了。

胡锦涛讲,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这句话,中国国民党也应该充分体认,根据这么一个思路,何愁走不出一个崭新的天地出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第4届华赛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