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赢得大选之路有多远
2008年03月18日 12:05观察与思考 】 【打印

2月26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北京重申,反对台湾举行“入联公投”。尽管美国会众院外委会27日通过了“支持台湾民主选举”决议案,但这并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也没有实际的法律约束力。而2004年吃了“公投绑大选”闷亏的国民党,这次虽“输人不输阵”提出“返联公投”,但从最近泛蓝团体、“立委”与地方首长一波波“拒领公投票”的行动可看出,国民党最后就算没公开表态拒领,也已是“虚挺实拒”的“选举”布局:一是力争公投与“大选”脱钩,陈水扁已有松动;二是“地方包围中央”的诉求。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以降,新党、无盟、台湾农民党接连呼吁拒领公投票,甚至台中市长胡志强也要出面呼吁拒领公投票;三是“立法院”通过“入联”决议文,等同是架设公投没有通过的“防火墙”。虽然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强调选前十天才会公布公投态度,但现在看来,蓝营内部拒领公投效应早已发酵,至于国民党高层是否宣布拒领公投票,对马英九选情的影响也已微乎其微。也就是说,影响马英九当选的三大外部因素—美日、“入联公投”及特别费问题基本上已排除,或者说是已将可能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看来,马英九是否当选则在于其个人及国民党内部因素了。

泛蓝整合:

想说“爱”你不容易

国民党失去政权的最直接原因应是国民党的内斗与分裂。20世纪90年代初,新党的出走使国民党失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与政治精英。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前,党主席李登辉阻挠连战与宋楚瑜合作,迫使宋楚瑜脱党独立参选,国民党的这次选举分裂直接让民进党从中渔利,国民党失去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执政权。由于2000年选举失败造成的李连心结,在党内出现“拥李派”与“拥连派”两大势力,也是国民党改造的重大隐患。对国民党在上次台湾领导人“大选”中的惨败,“拥连派”将失败的主因归于李登辉,认为党主席李登辉应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李登辉在选举的最后关键时刻,未能按选举智囊的计划,公开发表遏制“弃连保陈”效应的演讲稿,引起“拥连派”事后的强烈不满与批评,也直接导致李登辉提前辞去党主席。“拥李派”则对此表示不满,发表对连战的不利言论。这两种力量在党内的斗争一直在持续,而且在党内变为本土派与非本土派的斗争。党内两种势力的斗争最终导致李登辉被清除出国民党,国民党再次分裂。以李登辉为首的一批走“台独路线”的国民党成员出走,成立了以前国民党成员为主的台湾团结联盟党,并成为民进党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反国民党的一股“台独”势力。

在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连战与宋楚瑜的合作,虽然实现了泛蓝整合与团结,但两人年龄偏大,加上被民进党贴上了旧势力的标签,特别是“3-19枪击案”的发生,连战仍然不敌年轻的陈水扁,再次败北。3-20“大选”当晚,泛蓝候选人连宋以“3-19枪击案”、民进党政府执意“公投绑大选”、以及“启动国安机制”等理由,拒绝承认败选,并主张走上街头,采取激烈抗争手段。当时,泛蓝阵营里,惟独马英九以台北市长身份,主张理性温和地向法院提出“大选”官司,此举令连宋感到不满;消息曝光后,引发了深蓝人士不满,仅管马英九多次到府前广场参加抗议,但这个疑虑始终没有消除。

但是分裂之忧却像幽灵一样萦绕国民党人心头挥之不去。

马英九和王金平都是国民党的精英,在个性、省籍上都有互补功能,两人却因为两年前一场党主席之争,就此结下梁子。尽管选后马英九“道歉”7次,但心结仍在。马王两人如能连手,不仅能发挥所长,且可互补,堪称珠联璧合,很难找到替代人选。特别费案前,马英九所向披靡,副手可以有较大的挑选空间,但特别费案后,马英九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从挑选副手到筹组团队,马英九都必须与党内同行,尤其是与王金平结盟。王金平则认为变量横生,马英九不是不可能丧失登记资格;他如果接副手也没什么意义,重点是国民党可能会在“大选”缺席。若马英九提前在特别费官司中箭落马,甚至无法登记参选,王金平届时会有鲤鱼翻身的空间。同时,王金平也认为,国民党没有分裂的空间。马阵营不讳言,大家变成命运共同体,未来王金平也难有出走的空间。于是,“马王配”变成“马王合”。

2007年8月14日,马英九一审被判无罪后,检察官侯宽仁扬言将上诉。国民党人士放话,说侯宽仁与王金平有亲戚关系,暗示王金平对特别费案的强硬态度与此有关。国民党高层委派某党鞭拜访王金平,要王透过亲戚关系劝阻侯宽仁不要上诉,却遭王金平当场拒绝。王并指自己与侯只是“很远很远”的远房亲戚,双方从无往来。针对上述传闻,马英九、吴伯雄、王金平均坚决否认,但王金平“关说侯宽仁事件”还是拉开了国民党新一轮内斗的序幕。接着很快传出“双吴”“一廖”卡王的说法。所谓“卡王”,就是不让王金平当“第一名”。王金平与国民党高层的矛盾急剧恶化。8月底,以立院(议会)系统为主的王氏人马大举反击国民党高层。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解文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台湾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