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彬的政治生涯中有两大老板,一位是施明德,另一位是陈水扁。(中评社 邹丽泳摄)
中评社台北10月20日电(记者 邹丽泳专访)陈水扁日前爆料红衫军运动领导人施明德曾争取出任海基会董事长,施明德严正反驳,扁施的梁子如何结下?恩怨情仇为何?曾前后担任扁施重要幕僚的民进党社运部主任郭文彬接受中评社专访时娓娓道出扁施矛盾情结、个性差异以及冲突史点。
郭文彬1963生,台湾大学政治系学士、师大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曾任《自由时报》记者、施明德“国会助理”、“总统府”参议,成为陈水扁重要幕僚,民进党主席蔡英文特别助理,现为社运部主任。
郭文彬认为,施明德对党及“国家领袖”的定义与陈水扁完全不同,两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更是南辕北辙。施认为领袖就是掌握大方向,他担任“立院”党团总召集人时,所有的事情全部交给干事长陈水扁负责;任民进党主席时把所有党务交给秘书长邱义仁处理。陈水扁则是巨细靡遗,扁认为,领导人不能只管大政方针,也要注意细部,否则领导人就太好当了,两人对“领导”的概念完全不同。
此外,郭文彬分析,施明德喜欢讨论高远的理想与目标,陈水扁十足的律师本性,很务实,更不擅长假仙(假腥腥),交换什么或合作什么清清楚楚。个性的差异让施觉得扁很市侩,扁则认为施矫情做作,两人沟通一直非常辛苦,误会越来越深、终至难以化解。
至于,扁施的矛盾情结,郭文彬分析,就个人层面来,施是民主运动前辈,扁从不否认施对台湾民主运动的贡献。然而,扁是台湾民主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胜利者、收割者,终于攀登“总统”高位。施会觉得不甘心,为何那么多人为台湾民主运动付出那么多代价,为什么是由扁坐享其成。从扁的立场来说,这是历史发展、时势潮流与台湾整体情势发展的结果,他个人也做了很多努力,并非巧取豪夺大位,只是时机到了,有一个人出来代表民主运动,他就是那个人。
郭文彬表示,扁施注定无法合作或相互理解,三大冲突史点多少扮演某些角色,第一次是1994年的金马撤军论;第二次是,陈水扁担任台北市长于1995年拆除14、15公园;第三次也是最严重冲突则在1996年2月1日“立法院长”改选。
1996年2月1日“立法院长”改选,当时,由陈水扁一手培植的正义连线成员张晋城跑票,施明德以一票之差败给国民党刘松藩,自此与“国会议长”擦身而过;施明德坚信,张晋城的跑票害他未当选“立法院长”是陈水扁在背后搞鬼,尽管,调解者对施解释,扁确实有帮忙拉票并打过电话阻止张晋城跑票,施明德始终无法释怀。
雪上加霜的是,扁施矛盾一直延续到1999年党内“总统”初选。当时,前主席许信良有意参选“总统”,依党的内规,陈水扁受到四年条款限制没有资格参选“总统”;但是,当时的党主席林义雄研判,唯有扁参选民进党才有赢的胜算,不提名陈水扁是民进党以及台湾的损失,林义雄因而推动“‘总统’提名特别条例”,施明德坚持反对“因人设法”条款,并指为“蒋介石条款”。
1999年的“‘总统’提名特别条例”是由民进党中央主导,陈水扁没有站到第一线,党内各派系也都接受林义雄的劝说,只有许信良与施明德反对,“‘总统’提名特别条例”在全代会轻骑过关,许信良在党内这一关就吃了败仗。后来证明林义雄的判断是正确的,陈水扁也当上“总统”。
2000年“总统”大选前,党内各派系要角邱义仁、吴乃仁、叶菊兰、林义雄都劝施明德要帮扁助选,施一直不肯点头,直到大选前3个月,扁施终于会晤,但是,施明德提出站台两条件,一、扁当选后,必须确保台湾“主权”及人民自决权,二、必须让元老参与决策(元老是指美丽岛世代的前主席们),扁答应了。
郭文彬回顾民进党执政8年,陈水扁做到顾“主权”的第一点,第二点未完全做、有争议,但是,独派大老姚嘉文担任“考试院长”、张俊雄当过“行政院长”,许、施较无角色,这是许、施的个人选择或扁不让他们参与决策,变成了历史公案。
施明德出任海基会董事长过程为何?郭文彬说,他曾听施明德说过扁有意给“立法院长”或海基会董事长,但事情真相为何他并不清楚。就他的了解,扁施的说话模式与语言差很大,理解方式不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