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6月2日消息:5月21日,台北“国父纪念馆”内,当马英九为“巍巍中山魂——孙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纪念特展”揭幕致词时,他数度哽咽落泪,难以言语。马英九的情绪,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其中感受最深的,无疑是他身旁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
6月1日,吴伯雄将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抵达南京,拜谒南京中山陵。8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国民党创建者孙中山奉安南京中山陵;而一年前,吴伯雄首次以台湾岛内执政党主席的身份,到访大陆,开创了两岸“雨过天晴”的新旅程。在这个历史与个人的交汇点上,再回首,吴伯雄必定感慨万千。
从“二二八家属”到最年轻县长
1939年出生的吴伯雄,成长于台湾桃园县中坜的一个商贾望族——吴家。150年前,吴伯雄的曾祖父从福建龙岩渡海,到台湾谋生。这个客家家族世代从商,不问政事,台湾知名的民间银行新竹商银,就曾是吴家产业之一。而到了第三代,吴家渐渐步入政坛,吴伯雄的父亲吴鸿麟曾任桃园县长;其伯父吴鸿麒,则在台湾光复初期担任台湾高等法院推事(法官)。然而,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爆发后,吴鸿麒被国民党军队逮捕。4天后,吴家人找到了吴鸿麒的遗体——其面目模糊,生殖器遭割除,死状凄惨。从此,吴家被深深烙上了“二二八”事件的印记。
在台湾,“二二八受难家属”的身份,几乎就是“反国民党”的同义词。“国民党二二八屠杀台湾人”,一直是民进党与其他群体煽动民众对抗国民党的言论武器。这种身世让吴伯雄在早年不愿参与政治。他从台湾成功大学工商管理系毕业后,很快就在商界、教育界闯出了名堂,先任信东化学制药公司董事长,后于南亚工业专科学校兼任副教授,直到29岁仍未踏入政坛。
改变他命运的人是蒋经国。上世纪60年代末,为获取更多台湾民众的支持,蒋经国开始推动“吹台青”政治运动。他试图通过让一批台籍年轻人加入国民党,使他们迅速跻身政坛,冲淡国民党“外省人”的标记。“二二八受难家属”的身份、高学历、显赫的家世,让吴伯雄一举成为“吹台青”的典型。1968年7月,吴伯雄在没有任何基层民代选举经验的情况下,直接参选当时的第四届省议员,并一举胜选,开始在台湾政坛崭露头角。4年后,33岁的吴伯雄胜选桃园县长一职,成为台湾历史上“最年轻的县长”。桃园是台湾的“大县”,影响力极大。吴伯雄的当选,不但开创了其个人政治生涯的春天,更让吴家在桃园的政治影响力达到顶点。
三起三落背后的淡定
抱定“为国民党而奋斗”信念的吴伯雄肯定无法预料,自己未来20年的从政历程会如此曲折。
1976年8月,随着国民党中央一声令下,吴伯雄毅然辞去桃园县长这一地方大员的肥差,开始担任当时“台湾省烟酒公卖局”局长。在旁人眼里,这样一个公营事业负责人的职位不过是“养老”的位置,而吴伯雄一干就是4年。在1980年的“公卖局”“假酒案”后,尽管蒋经国一再挽留,吴伯雄还是坚决辞去公卖局长之职,回家担任新竹区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生活变得逍遥,政治前景也似乎就此中止。
但两年后,峰回路转,吴伯雄再次被上层请回政坛,他接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处主任,随后更被延揽入阁,担任台湾的“内政部长”。在这样一个重要职位上,吴伯雄将自己大方、慷慨、豪爽的个性展露无遗。在各种政治聚会上,他以嘹亮的“小丑”歌声获得了媒体的青睐,也翻开了他从政以来最辉煌的一页。此后,吴伯雄历任台北市长、政务委员、“内政部长”,真正跻身台湾政坛的核心圈子之内。仕途的安逸却从未抹杀吴伯雄心中理想——他多次直率地表示,自己要当“台湾省主席”!
1994年,机会曾经出现在吴伯雄的面前。在国民党中委会内部举行“省长提名”时,他面对的是宋楚瑜。吴伯雄满场奔波,胖胖的脸上都是汗水与笑容;而宋楚瑜只是沉默地端坐会场,按兵不动。然而,当李登辉在众人的簇拥下慢慢走进会场时,他径直走向了宋楚瑜,并亲热地搂着宋楚瑜的腰以示支持。会场另一端的吴伯雄终于知道,胜负其实早已分晓,实力常常赌不过政治的倾轧,最后,他宣布放弃选举。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场选举成为吴伯雄与宋楚瑜的分野。胜者宋楚瑜,得到了“省长”的职务,俨然台湾第二号政治人物。尽管李登辉常说他与宋楚瑜“情同父子”,但宋楚瑜的政治野心,终于让李登辉使出了“废省废宋”的大动作;而败者吴伯雄,虽然放弃了台湾“省长”之位,其党内仕途却一帆风顺,由“总统府秘书长”转为“国民党秘书长”,成为李登辉身边最亲密的人。此后多年,他一直默默地以“秘书长”这一幕僚职务参与机要。当李登辉走向“台独倾向”而被逐出国民党后,吴伯雄仍留在国民党内,进而成为国民党副主席。
吴伯雄如此一个“隐忍”的人物,实际上却是一个极有雄心的人。2007年2月,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因为特别费案,被台湾检察官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为了捍卫自己的清白,毅然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当时民进党用“马英九将在选前被判刑,马英九无法参选”等传言不断打击蓝营的信心。原本对选战信心满满的国民党一举变得忧心忡忡、茫然彷徨,“代理党主席”之职成了烫手的山芋。但吴伯雄此时毅然站了出来,临危受命,接下这一职位。并在2007年4月,当选国民党主席,负起国民党选举的胜败之责。
没有人能预料到,在吴伯雄的领导下,境况低迷的国民党,随后能一连在“立委”选举、“总统”选举中势如破竹,不断获胜。2008年,马英九以58%的选票,夺回了国民党失去8年的政权,在马英九与竞选搭档携手欢庆的时刻,吴伯雄同样应为人们所铭记。
“成功不必在我”
吴伯雄用深厚的政治积淀证明,他是少数几个能够“振衰起蔽,少康中兴”的国民党核心领导人。在不断震荡的政局中,国民党有过不少核心人物,但吴伯雄似乎与其他人不同。也许因为出身富裕家境、又是虔诚向佛之人,吴伯雄虽然也有竞争之意,却从不会不择手段,而总在关键转折处退让。这让他在台湾人心中赢得了“做事,不求位置”的美誉。
吴伯雄的宽容和退让,特别是为国亲两党合作所做的忍让与牺牲,为他在蓝营奠定了深厚的人际基础。自宋楚瑜在2000年脱离国民党,并成立亲民党之后,民进党一直运用国亲矛盾,保住其立法院最大党的优势,这使得台湾民众对“国亲合”有许多疑虑与不满。吴伯雄当选国民党主席后,完全抛开当年他与宋楚瑜的恩怨,主动大方地向宋楚瑜示好。他不但说动宋楚瑜不干涉亲民党立委的决定,更说服国亲两党立委,同意不分党派都由“国民党提名”,终于以不露痕迹的方式,达成了“国亲合”的目标。国民党两场选举大仗的胜利,最应感谢吴伯雄为“国亲合”所做的努力。
作者:
萧师言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