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马英九政治性格:与名模林志玲似又不同
2008年04月29日 18:20世界新闻报 】 【打印

  一腔热血想变革

结果栽了大跟头

说“模范生”马英九从小就有大志,要攀上权力顶端,这也言过其实。在他读高中时,经济上还很困顿的台湾流行所谓“科学报国”,因此成绩顶尖的马英九,起初也是立志学理工,当科学家。父亲马鹤凌知道他的心思后,找他长谈了一夜,马父认为孙中山革命之后,中华仍受列强欺凌,就是因为制度不好、体制没改善。自许当“士大夫”的马英九立刻被说服,改读文史,后来考入台大法律系,直至拿到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正因为有这种“士大夫”情结,读台大时,马英九和当时一些热血青年一样,投入了“保钓运动”,并认识了一生对他守护有加的张系国、南方朔、王晓波等“左派”兄长。在他们的引导下,马英九得到了不同于国民党传统教育的新历史观,也听到了许多他从来不知道的国民党地方派系恶形恶状,以及国民党因贪腐失人心,丢掉大陆的另一种历史。这在马英九的思想上,是重要的转折点,由此他坚信国民党要正本清源,就不容贪腐。这也是他在“法务部长”任内时,“湖南骡子”脾气发作,扫黑扫到自己掉了乌纱帽的原因。另一方面,马英九也了解到了国民党在台湾的早期统治,有许多威权迫害,造成很多台湾人对国民党的痛恨,这也是马英九对人权问题特别在乎的原因。

哈佛学成之后,从小被马鹤凌带到党国大佬面前的经历,让马英九“赢在起跑点”。恰逢蒋经国英文秘书宋楚瑜外放,党内向蒋经国建议可以找马英九替补,蒋经国也想起了这个“好孩子”,召见马鹤凌,要马英九立刻回台。此后,马英九在李登辉手下参与过重要政策《国统纲领》的制定,在连战组阁时担任“法务部长”,年纪轻轻挑大梁,风光一时无二。

但外界没想到对贪腐的痛恨,让马英九在扫黑时竟“玩真的”,结果触及到国民党权贵的利益。被斗争下来的马英九内心悲愤,蜗居当政务委员。随后岛内又爆发了“白晓燕命案”,当时的“法务部长”廖正豪与马英九素有瑜亮情节,遂将责任全部推卸到马英九身上。因为在马英九的主导下,罪犯的假释时间从刑期的2/3缩减为1/2,“白晓燕命案”的主犯陈进兴正是在提前假释后,犯下这一罪行。外界认为台当局明显是拿马英九当替罪羊,尽管马英九为此和廖正豪激烈争执,但其他官员无动于衷。台当局不负责任的作为再度让马英九心寒。由此种种,马英九留下一封“为谁而战、为何而战?”的离职声明,离开台湾政坛。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马英九   编辑: 李增华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