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题:为了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产生纪实
记者刘思扬 孙承斌 刘刚
走过86年辉煌历程的中国共产党,迎来又一个庄严时刻——
2007年10月22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25人组成的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选举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
中午时分,当选的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前来同中外记者见面,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
如潮的掌声,一次次在会场响起。
掌声传心声,党心连民心。这是对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信任和期望,更是对党中央实现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拥护和支持。
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第一次民主推荐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彰显党中央发展党内民主的坚定决心,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一张橘红色的民主推荐票。票页正面写着“可新提名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的民主推荐票”。
打开推荐票,是一个按姓氏笔画排列的近200人的名单,他们都是符合中央确定的可新提名为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条件的63周岁以下正部长级干部和军队正大军区职干部,供与会同志推荐时参考。
2007年6月25日,下午3时,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会议,就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参加会议的十六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有关负责同志400余人,每人都领到了一张这样的推荐票。
中国共产党内人才济济。党领导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锻炼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领导经验,为党和人民作出了公认的实绩,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骨干。实现好中选优,发扬民主是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自主持会议,并代表中央提出了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的条件:政治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领导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正确政绩观,工作业绩突出,党员和群众拥护;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过硬,廉洁自律,在党内外有良好形象。
推荐会议庄重严肃,井然有序。每一位参加推荐的同志都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掌握标准条件,严肃认真进行推荐,投下庄严的一票。
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内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民主推荐会——
推荐票比较集中,推荐结果符合干部队伍实际。经过推荐,一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进入选拔视野,使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具有较好的基础。
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普遍认为,这是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人选产生机制的重要创新举措,符合党情国情,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党内民主的决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团结、自信、成熟的形象。
这次民主推荐为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积累了实践经验,对于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次着眼长远的谋划——积极推进党和国家高层领导新老交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党情国情、科学完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历史的突破和进步,必须以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为基础。以民主推荐方式产生可新提名为中央政治局组成人员预备人选,有着扎实的思想和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