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马当局如何答题(台湾脉动)
2008年05月26日 08:38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印

铃声响过考试正式开始

“5·20”的铃声响过,对马英九和他的团队的考试就算正式开始了。

第一道考题是两岸开放政策能否兑现,应该说难度不大。首先是前有胡锦涛提出的“16字方针”和马英九作出的“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的积极回应;后有在汶川地震灾害面前两岸合力展现出的手足情、同胞爱;本周更有大陆国台办主任陈云林“三个更为努力”的宣示和岛内“行政院”通过的“两岸周末包机及大陆观光客来台方案”;接下来,还有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的大陆行。

其次,“台湾经济发展的希望在大陆”,已经成为岛内社会最大的共识。用新任“行政院长”刘兆玄的话说:“除了‘松绑’,没有办法带动台湾经济。”“经建会”对此的认知则更具体:大陆观光客若未能预期来台,别说马当局规划的6%经济成长率难实现,就连4.8%的最低目标都保不住。

但是,仅仅靠一道题上的表现,马当局无法获得选民对其“执政能力”的完全认可与信任,关键还得看他在解答几道大家公认的难题时的表现。

难题颇多让考生应接不暇

难题之一是如何应对岛内日益严重的通胀问题。本周,人们已经看到的是许多地方冒着被罚款的危险开始囤油惜售;听到的是岛内处处闻“涨”声,尤为严重的是恐慌的情绪已经开始在众多的上班族中蔓延。

本来就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又增加了“冻涨多时的油价6月一次涨足”所引发的百物飞涨这样一个“难度系数”,马当局面临的挑战之大可想而知。

马当局提出的求解方法是“加强地方建设,扩大内需方案”和“当前物价稳定方案”。这些方法“看上去很美”,但它们是建立在有足够可支配资金基础上,仅“加强地方建设”一项就需投入约700亿元(新台币,下同)。想想本已大得吓人的债务负担,看看马英九就职当天股市震荡下滑的反常表现,人人都在担心的一个问题是:钱从哪里来?更何况,过去8年的实践证明,大搞工程建设并非就是解决岛内经济问题的良方。

马当局需要解答的第二道难题同样与钱有关系,就是如何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开那些“钱坑法案”。马英九在他的选举政见中围绕改善民生做了大量功课,从关切弱势劳工群体的“633政见”,到惠及全台90万个家庭的“468方案”,再到“高职免学费”与“5岁免费入学”,这些政策令人印象深刻,更充满期待。但是,落实这些政策需要花大钱,如何在关爱民众与“量力而行”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才是对他最大的考验。

比如,“教育部”每年可供支配的特别预算只有250亿元,但优先推动“高职免学费”与“5岁免费入学”两项政策就要用去100亿元,那其它的事情还办不办?又比如,卫生部门负责人重申健保费不会调涨,本来是件顺民意得民心的好事,但如果找不到财源,健保费出现的巨大缺口该怎样弥补?

蓝绿恶斗并未因此结束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复杂的政治性难题等着马当局——如何从根本上化解“朝野恶斗”。

你可以认为民进党的新任党主席蔡英文赴“立院”拜会王金平时,特别希望执政党跟当局要特别注意到,民进党虽然在“立法院”只有27席,可是他们有544万张选票,新当局可以对民进党“北蔡(英文)南菊(陈菊)”将联手组成战斗中心的消息不以为然,但你们却不能忽视“绿委”对“新阁揆”的第一次围攻,以及从新当局是“清算政府”、新“阁”施政操弄蓝绿之别、一次涨足的油电价政策罔顾百姓生计等,责骂声中传递出令人忧心的讯息。

这种时候居然还有新当局的高官去重提“3·19”枪击案的旧事,给了扁、吕又一次“激情表演”的机会,还有检调人员口出“(陈水扁)应枪毙才对”的“挑衅性言语”,惹来绿营的“义愤填膺”和“同仇敌忾”,简直有些莫名其妙、不可理喻。难怪有媒体要直接送一个“二百五”的称谓给他们。

不能不说的还有本周岛内有关单位对扁突然“硬起来”的表现:“检察总长”声称将以被告身份传讯陈水扁,“最高检察署”特侦组发出了对扁实施“境管留置”的通告,台北地院对扁夫人吴淑珍和扁婿赵建铭作出了“限制离台”的裁定。在许多人看来,都难脱为初进考场的马当局添乱之嫌。但愿这些场外因素不会影响到马当局正常的解题思路。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谢克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