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瀞漪:一个中国这个问题,确实是相当敏感,最近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是有一些节制的,我们看到在博鳌会议之后,像是在博鳌会议当中的一个峰会之后,两岸经贸展望圆桌论坛,在这个会议之后,商务部发出的一个新闻稿,台湾方面有点讶异,但是最后还是获得了解决。
在这个两岸圆桌论坛峰会之后,商务部片面发出新闻稿,提及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尽快建立沟通协商平台,这让萧万长和台湾方面都很错愕。随后,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官方新华社正式发稿,拿掉“一中”的字句,商务部也在官方网站当中,修改了新闻稿“一中”的说法。
对此,马英九14日在记者会上有回应。
马英九:刚才你问我的感觉,我也是感觉很讶异,因为从三年前,连前主席到大陆去访问时,几乎都没有再听到他们提“一中”,“一个国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类的话。
那这次这样的谈,我们当初感觉到蛮讶异的,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处理的方式很明快,很快的就撤回,并且声明,那可能是一个错误,私下他们有向萧先生致意,我觉得这些地方可以显示,他们了解这些问题的敏感性。
因为不管是胡锦涛先生或者其他人,都再三的强调过求同存异,萧先生这次去,也强调“搁置争议,追求双赢”,那么对于这些类似的敏感的或者还有争议的议题,如果能够不谈,必定会有助于大家在许多方面达成协议。
我想,有了这次这样的一个经验,我相信未来这方面大家应该会处理的更好。
曾瀞漪:这个话题很敏感,石先生怎么看双方到目前为止大家的处理呢?
石齐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因为我们今天时间比较短一点,首先我要指出一点,就是说在这次的胡萧会中,做到对等这方面,大陆方面确实还是蛮细心的。
首先就是互相以先生来称呼对方,同时,还是一个民间的身份,再一个就是谈话的时候,十三个对十三个,可以看得出来,在这方面蛮细心的。
第二就是台湾方面的反应,就是反应在股市上面,这个看起来,大家等于是在选前跟选后,一般看好这个马、萧上台以后的这种乐观的气氛,因为上个星期末,所谓的胡萧会更加强了。
再一个就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气候的变化,小气候的变化其实跟大气候有关系,所谓大气候就是首先从北京当局的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当局是在做很大的调整,怎么去理解,解读他的调整?我觉得可能一方面也就是民进党执政八年确实对北京也是很难熬的八年。
今天台湾政党轮替了,终于出现一个不是主张台独的政党,或许北京当局也会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把握住的机会。坦白讲,不是主张台独的政党能够坐4年,能够坐8年,能够坐12年,谁也说不准,要先把握机会,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个就是马英九上来之后,很明显在北京和华府之间,流露出他希望能够跟美国建立一个更紧密的关系,这个对北京来讲,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发展的形势,所以必须要在这方面做一些平衡。
很凑巧的是,这个选前事先都没有人预料到的,选后正好来了一个博鳌论坛,这个博鳌论坛就是后任的副领导人,恰恰又是过去的常客,所以借这个机会,博鳌论坛是一个经济性的会议,那么以这个,还没上任,没上任什么事情都好谈,所以在这个情况之下,刻意的营造出了这么一个胡萧会,我想这是一个,实际上也很凑巧。
当然了,或许就是你刚才所讲的那个,大家很努力的希望能够避免一些尴尬的事情出来,到最后,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个“一个中国”原则还是冒了出来,当然我们觉得,如果说会谈中没有触及到这个问题,记录稿上是不应该有的,大陆方面从善如流这样改正也是对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台湾为什么对这六个字那么敏感?十六年以前在九二共识的时候,在辜汪会谈,1993年的时候,都可以触及到“一个中国”原则,只是说一个中国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或者各种表述。
那么为什么到十六年以后的今天,而且是国民党的代表,那么对这方面,包括马英九刚刚在记者会里面,都出现了这个避之唯恐不及的这么一种表态,我觉得这里面折射出来的是两岸关系一个深层次的,尤其台湾内部政治生态一个深层次的变化,还是值得注意的。
编辑:
解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