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唐山大地震
2008年06月10日 11:00东方网 】 【打印

我是1958年从上海第62中学考入唐山铁道学院就读的,在那里读了五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当了一名铁道工程师。因为青年世代是在唐山度过的。唐山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976年,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顷刻烟筒、水塔倾倒,道路、桥梁位移,铁路扭曲变形、房屋变为废墟,一个近百万人的中等城市,竟然死亡了26万人,造成众多的家庭支离破碎,甚至有的全家被埋于瓦砾之中。唐山地震震撼了全国,震惊了中央!党中央派了大批解放军战士和白衣战士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灾后又从全国各地调配了大批劳力,帮助灾区重建家园。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帮助支持下,由于灾区人民的共同努力,迅速建起了一座新唐山。

唐山铁道学院在1976年前就搬到了四川,但我在唐山五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母校的旧校址,仍然牵动着我的心。1997年,我有机会重返唐山,亲眼目睹了唐山的新变化。昔日狭窄的街道和低矮的商店,只有在老市区才能看到一些。在我校所在的大学路上,虽然已没有了母校的痕迹,但原先我校一分部所在的荒郊野地上,现已是一个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的新市区,现在的唐山市区较地震前扩大了好几倍。在我的记忆中,由于旧唐山有开滦煤矿、钢厂、发电厂、启新水泥厂、陶瓷厂、机车车辆厂等大型厂矿,因此唐山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马路上总有灰砂和煤屑。现在,虽然这些厂矿仍然在为社会服务,但在重建过程中采取了各项措施,包括部分企业的搬迁,现在看到的唐山是绿水清山、蓝天白云,到处是绿化的草坪和美丽的公园、广场,庄严、巍峨的抗震纪念碑就屹立在“大钊公园”内。特别是唐山市民精神面貌的变化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更让我十分感叹。

无论在公交车上或公园内,经常遇到一些40岁左右的中年人,谈起唐山地震,他们总是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他们是怎样在解放军的帮助下,进行抗震自救的;又是怎样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进行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当时的条件虽然特别艰苦,但没有人怨天尤人,大家只是埋头苦干,希望早日过上平静安宁的日子。在今春的抗风雪斗争和汶川抗震救灾中,唐山人民自发地组织起抗灾志愿队,奔赴灾区,与灾区人民共同奋斗,这些自发的自愿者服务真正演绎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含义,他们发扬唐山抗震救灾的精神,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全国人民的支援。

时隔32年的今天,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特大地震。这次地震虽然发生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山区,伤亡人数比唐山地震时的人数少,但由于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而且地处山区,救援难度极大。因此,这次地震的损失巨大,是对我党及全国人民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面对新的考验,党中央作出了迅速部署,组建了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总指挥的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抗震救灾工作,调动了几十万解放军战士和白衣天使,冒着余震的危险,开展救灾、救护工作。他说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这是抗震救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政府及时向全国及全世界进行了公开、透明和实事求是的报道,从而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纷纷捐款献血,并组织志愿队赴灾区,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去,也博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各种强有力的支援。灾区人民也经受住了这场考验,他们面对灾情,正视现实。很多领导干部公而忘私地组织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很多人在被埋、被困的时候,互相鼓励,坚持到底;很多家长和老师,用自己的身躯和生命保护孩子和学生,甚至连九岁的儿童,也在废墟中救出两名同学。

日前,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深入开展:及时有效地抢救伤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发展、灾后安置、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等工作,已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比照唐山地震,我们现在的条件比32年前好了不知多少倍。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以能吃苦、善耐劳而著称的四川人民,一定能同心协力,生产自救,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家园,能夺去亲友的生命,但决不能动摇我们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四川汶川的未来将会和唐山一样,以换了人间的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许泓   编辑: 王平伟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