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将会怎样?历史无法如果,但未来可以在历史的如果中吸取经验,作出不一样的假设。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当时的大清朝能否在立宪上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或是更进一步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辩论革命与立宪的意义,不是为了厚革命而薄立宪或者相反,而是为了提供一个视角让我们去认识当下或将来的道路选择。 |
清末的变法,一直走不顺畅,起头是不愿变,后来是打了折扣的变,最后只是想模仿日本明治维新的变,从头到尾,没有人讨论过中国种种特殊的情况,该如何的变。从满清本身的统治阶层和科举制度出身的文化精英,我们都看不见有能够真正规划变法,贯彻君主立宪的领导者。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以及八国联军以后东南督抚,都拘于儒家的君臣名分,都不敢出头敦促朝廷变法。以致于最后,武昌城内的新军,仓促起义,竟终结了几千年的皇权。【详细】
阶级斗争不能主要讲一个画面,好像革命党当时就主宰一切了,革命党当时力量很小,而且没有治党政权的准备,只有少数人是像孙中山、宋教仁、黄兴,少数海龟,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这些精英他们是比较清楚的,他们也没有政权的经验。立宪派他们有很多的经验,特别是各种地方志士,他们已经掌握了地方的实权,所以这种结合是必然的。 【详细】
如果历史可以做出选择,我认为康梁的改革方式会更好一些,毕竟这一过程中没有流血,更没有之后长达七八十年的社会动乱。历史不可以假设,但我们可以拿英法两国的历史来做比较。法国大革命在共和与帝制之间反复折腾了五次,激进的革命党人要把一切旧有的制度毁灭,甚至不惜毁坏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基业,革命之后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也一直没有恢复,民不聊生。英国则选择了立宪的改革道路,建立起了议会,确立了民主制度。【详细】
关于革命与立宪的选择孰是孰非,袁伟时认为立宪是最好选择,他为此还列表一封,以优劣数量差来进行比较,他认为立宪带来了制度建构和思想解放上的收益,而革命则造成了财政体系崩溃和军阀混战。从社会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来看,立宪是最好的选择。可惜,在汹涌澎湃的请开国会运动面前,清政府不能当机立断,错过了改革的时机。具体算一算辛亥革命前后的损益表,答案就一清二楚了。【详细】
第二个问题我们回到人,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对革命的态度、对革命的理念、对革命的方法,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又近又远。近的是课本上的口号,远的是孙先生为何如此想、如此说、如此做。对于孙中山先生对于辛亥革命的作用,以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我们采访的四位史家亦有不同看法,有些看法可能颠覆你既往的价值观。但认识一个真实的孙中山,史家与你我等“同志仍需努力”。 |
孙中山先生在整个革命运动中,确实有其独特的地位。无论在文化上,或是社会上,他都是一个边缘人,离精英和核心都很遥远。也因此,孙中山先生没有任何包袱,可以提出革命的理论,而且一生不断的修改自己的革命理论。
他最初是简单的种族革命,驱逐鞑虏,后来又加上“平均地权”,加上一些经济革命的诉求。他想动员的会党力量,其实是华南沿海以农村为基地,延伸了海外华侨社区的民间组织。【详细】
孙中山不是一个完人,但是孙中山确实伟大,他在军事上是有缺陷的,他还是研究军事的,但是有错误的,有缺陷的。
他很天真想当华盛顿,革命后,不恋战,不贪权,他也无从贪权,也控制不了,因为他不像毛泽东,不像周恩来,夺取全国政权以前,他们的共产党已经拥有治理天下的本事了。这些人马,这些骨干,这些精英都是现成的。孙中山当时不行,他没有自己的人。有的是立宪派,有的是旧官僚。【详细】
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这是一个崇高的社会理想,这在当时非常难得,直到如今我们仍为此而努力。但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组织,尤其是后来他同苏俄合作,大搞一党专制,不能容下共产党,挑起两党之间的战争。
当时,如果国共能合作,不搞对抗战争,那将是中华民族的福分。孙中山有那么好的理想主义,国民党却没有按照他的民主政治来操作。【详细】
总的说来,孙文终生都是革命家,其他方面乏善可陈。1896年10月清政府驻英使馆绑架孙文,帮助他暴得大名。他的全部作为概括起来是:
1.制定和宣传革命理论,成为革命的旗帜。2.筹款,据有的史家研究总数50多万元。3.推动建立同盟会和国民党。4.1913年宋教仁案以后,一心一意用武力统一中国,把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和自己的追随者手中,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详细】
第三个问题比较棘手,我们试图去寻找,辛亥革命与中国百年来变与不变的因果脉络。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是“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和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此,张朋园先生有不同看法。许倬云先生痛心晚清以来中国文化的僵化病症并未因辛亥而改变。袁伟时先生认为,百年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还没有恢复到应有的高度。辛亥革命固然不负责解决所有问题,但辛亥革命负责解决什么问题呢? |
前面说过,满清晚年,中国文化已经进入僵化状态,这一弊病使得最近一百年的中国人,只知道模仿:模仿日本,模仿欧洲,模仿美国,模仿苏联……最近三十年来确实中国经济有极大的进步,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的工业和建设有多少是自己的创新?我们种种政策有多少是针对实际的情况,认真的设计,而不是学这个学那个……辛亥革命是一个政治革命,五四以后对新文化的向往,一直是摸摸索索,以模仿为主,而不自己用心。【详细】
我们有所追求,但是好像离理想太远了。当然有进步了,现在至少老百姓在维权这一点,已经进步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用法律来维权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向。但是总体上来讲,还差的很远,特别是在个人意识上,我认为变化是很不够的。孙中山那个时候提出的民权,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完成……下一个一百年觉得需要人性的回归。人性回归是一个更大的问题。 【详细】
我们这个儒家社会,大家都觉得就是孔孟之道,追求忠孝仁爱,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对人要有仁爱之心,这也是中国社会区别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辛亥革命的暴力打破了这一道德体系,社会混乱、崇尚暴力。中国一定要精神立国,即使繁荣强大了也不能侵扰他国,要坚持正义。这方面不能学美国,它在国内推行民主,对外却大搞霸权,发动了对伊斯兰世界的战争,这种文明之间的仇恨是难以消除的。【详细】
改革开放三十年,情况大有改善。但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还没有恢复到应有的高度……不过,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个人权利意识觉醒成了无法阻遏的潮流,经过若干年努力,有可能恢复到民国初年的水平。此外,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人可以在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书写自己的意见,压制和封锁激起强烈反弹,公民自己开辟了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途径,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详细】
那么,怎么去纪念辛亥革命?第四个问题的实质是,我们想要寻找到接近辛亥百年的利器,尽管这很困难。章开沅先生认为,不要弄那些虚假的盛典,不能就辛亥革命讲辛亥革命,要盘点前后三个一百年。袁伟时先生认为,今天还要耗费气力洗刷油彩、剥落脂粉,直书成败得失的意义所在。正如许倬云先生所言,纪念辛亥只是一个回顾,整顿自己才是开拓未来的重要契机。我们同意这些看法,并使之为利器。 |
今天的世界,正面临同样的危机,西方文化从宗教革命到启蒙运动以后,建构的现代文明,正在逐渐衰败,其主要的问题也是在多元的和变化的世界,过去坚持的一些价值观念,今天已经逐渐衰微。
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是以人的“心”“性”,为基础的文化体系。我们已经经过了两次政治革命,但是,文化的革新,可以说还没有开始。也许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承担的重要任务。纪念辛亥只是一个回顾,整顿自己才是开拓未来的重要契机。【详细】
盘点辛亥百年,第一百年要盘点一下,我现在主张就是不要弄那些虚假的盛典。不能就辛亥革命讲辛亥革命,要盘点三百年,三个一百年。
所以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100年。
我们的研究是有缺陷的,这一百年中,不仅要研究国统区,也要研究共产党的根据地,不仅要研究大陆、也要研究台湾,这一百年怎么过来的。【详细】
在我看来,夸大辛亥革命是不合适的,他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我不会给它很高的评价,它是此后几十年动乱的开始,直到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才和平起来,走上了健康的道路。否则,我们国家不知道要吃苦到什么时候,我觉得邓小平走的是梁启超希望的那条改革路。
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的演变和发展最好不过了。其实,梁启超才是民主共和观念的推动者,只是国民党的很多思想都来源于梁启超,只是国民党很讨厌他,刻意打压他。【详细】
坚守学术良知的史学家不是吹鼓手,周年庆典之类的尘嚣在他们面前毫无意义。就辛亥革命而言,基本面貌是清晰的,不存在让史家神驰梦绕的未知领域。不过,由孙中山带头,国民党及其追随者继长增高,进行了粉饰、装修这次革命的系统工程,这一历史事件成了盛大的假面舞会。
戳穿假象,还原历史的本真,让历史的挫折转化为历史智慧,倒成了史家义不容辞的任务。这就是今天还要耗费气力洗刷油彩、剥落脂粉,直书成败得失的意义所在。 【详细】
回到本专题头部右侧,你第一眼看到的那张老照片。99年前,一个农民在大街上被革命党人揪住并剪掉辫子,农民与革命党人错位而迷茫的眼神,也许在问:为什么要剪辫子?为什么闹革命要剪辫子?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我们的问题也从这儿开始,我们需要追问,农人为何迷茫,革命如何才不是阿Q式剪辫子革命。还有,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炮弹的最终落点如果不是末代皇帝的龙榻,那么,它在哪儿? |
特别策划
回顾1910年,作为清政府的高层代表,摄政王载沣有理由为自己以及这个国家这1年取得的巨大成绩感到高兴……此时恐怕全世界都不会想到,清朝这个老大帝国的寿命其实只剩短短1年了……【详细】
百年来中国
编者按:辛亥革命后的这近百年内,中国发生了什么?国民的精神孕育了怎样的改变?我们希望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去看百年前的那场革命和百年来的中国。“百年来中国”将是一个系列专栏,我们将陆续邀请专家学者就这一命题发言。
开篇第一章,是来自宋石男先生思考:“微流血”的辛亥革命留下的地方自治的遥响。
辛亥革命百年倒计时相关问题调查
互动征集
也许您身在武汉,也许您侨居海外,如果您的先辈曾为辛亥革命奉献过心智甚至血泪,如果您家中珍藏着辛亥文物或史料,诚请您与我们联系,与我们分享首义志士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全球华人共同缅怀那段伟大的历史。
地址:武汉市东湖路181号楚天都市报社会部
邮编:430077
电话:027-88567208
电子邮箱:ctshb110@126.com
网友留言
大人物,是人为的拨高还是普通者的心态
事物是在变化的,人也不会例外。有的人会由坏变好,也有的人会由好变坏。谁好谁坏,不是由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由一部分人说了算,它只能由大多数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