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贝塔斯曼 反思中国书业:图书零售业如何赚钱
2008年07月01日 11:03中国图书商报 】 【打印

周立伟(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

作为国际传媒集团,贝塔斯曼调整企业转型发展目标和规划,重新审视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位置以及生存的价值,主动选择战略转型的做法正常务实,并不代表其放弃了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高速发展,一般民众的生活水平也有飞跃性的提高,这为中国的文化市场带来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空间,也给外资“抢滩”中国文化市场提供了商机。在此背景下,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市场是正常之举。

贝塔斯曼图书零售门店的关闭主要说明了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状况不好,仍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图书市场仍不成熟,存在着诸多问题。贝塔斯曼试水失败说明问题的存在。

第二,图书发行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企业优势依然明显。近几年兴起的外资大举进入,并没有对中国图书发行市场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国外资本的进入,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促进了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的自我完善,有助于促使其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自身的进步和提高。就全局而言,图书发行市场仍然牢牢地掌握在以新华书店品牌为主的本土企业手中。贝塔斯曼的连锁书店在规模、品种等诸多方面都没有自身优势。

第三,贝塔斯曼的零售、邮购目录直销以及网上销售等业务传统特征明显,直接集团没有明显的业态创新和突破。传统商业业态的保本微利,从一定程度上讲,阻碍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而不可避免地发生种种矛盾和问题。

第四,贝塔斯曼在国外的书友会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心浮躁,没有培养起稳定人们阅读习惯的产业架构,网上书店的兴起也让读者的忠诚度大大降低。

第五,实际管理操作问题。贝塔斯曼高层更迭频繁,对中国的国情、市场需求了解不足,甚至对本集团业务也是不甚了解。同时,整体运营的人工工资和管理成本高。与中国出版、发行企业的某些合作,也让其“吃错了药”,深受其苦。

对于贝塔斯曼实体书店的关闭,不存在“谁赢了,谁输了”的问题,而是纯粹的市场行为。这种事情的出现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行业自身问题。目前,中国图书零售行业市场不景气、不规范,同行业之间竞争激烈,民营书店关闭,新华主业缩水,加大多元化经营,这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从狭义上看产品是龙头,从广义上看市场是龙头。如何使得图书零售行业有钱可赚值得思考。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严彬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