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纪念改革开放 一场盛大的告别与回归
2008年12月18日 08:41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作者:杨耕身

“我受雇于一个伟大的记忆。”用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的这句话,来为30年中国做一回首。30年太远,我们已回不到从前;30年不远,那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细致入微、浃肌润骨的,依旧让人如被冰雪,如饮甘露,一切甘苦备尝,冷暖自知。30年逝者如斯,然而我们今天的一切却无不对应着过去的某一时刻,也无不对应着将来的某一时刻。而在历史的风来雨去之中,我们所一再发现的,是依然需要面对更为辽阔而无知的未来。因此,今天所有的梳理与回首、总结或纪念,其意义无非仍是渴望从隐蔽的历史秩序当中,寻找到一种辟开现实丛林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30年变革所要努力呈现的,无疑是一场漫长而艰辛地向常识回归的过程。所谓常识者,乃是天性之所在,常理之所在,规律之所在,人类共同福祉之所在。回归常识,就是对集权、愚昧、迷信、荒诞做一场盛大的告别,使政治去魅,权力谦抑,社会法治,经济市场,权利自主,文化多元……

一个民族数千年之专制统治,一个国家整整十年之浩劫,其最让人黯然神伤之处,不是经济的迟滞,社会的沉寂,而是对所有包括政治、人性、市场、文化等在内的常识价值的背弃。经济与社会的败落,只是常识失落的必然结果。而当常识成为常识,一个民族“伟大的记忆”由此开始,波澜壮阔的社会转型由此展开。当1978年12月,安徽小岗村20名农民用有限的汉语能力立下“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的质朴契约,表明他们实行包产到户的意志,并获得默许与推广。当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所有禁锢的,开始得以释放;所有压抑的,开始得以喘息;所以颠倒的,开始得校正。30年一点一滴不避艰难的“过河”,常识的回归终究完成了一个大国日渐崛起的梦想。这里面,有着这个国家的领导者们智慧的决策,同时也更是所有普通民众在得到其所应得之后,所焕发的创富活力与发展动力。这个国家用30年铸就的一个常识仍然是: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才能真正成为自身命运的把握者。

用30年时光,毕一国之力,奋起向常识回归。而与此同时,我们却也需要用更加久远的时间,更坚韧的努力,来捍卫一切貌似平常却得来非易的那些常识。30年过去,中国政治民主与文明的建设已有长足进步,但权力扩张、官场腐败、监督不力的弊端仍未根除;社会生存及生活的图景已今非昔比,但城乡平等、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梦想依旧遥远。一些影响社会稳定、危及经济健康的深层因素依然没有根绝,一些吁求与思潮、扭曲与滞重、矛盾与冲突,依旧存在。与此同时,更像是一个深刻的隐喻,当我们正沉浸于30年的伟大记忆之时,全球经济危机正愈演愈烈,中国也未能置身事外。所有这一切,仍需要我们从代表着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财富中汲取动力。

自1978启程的中国道路,我们今天仍然走在路上。回溯30年来常识所赋予的中国光荣,必应成为对未来梦想之致力。拥有常识,我们就将拥有道路,就将拥有未来。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杨耕身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