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可替代的卡斯特罗”被替代
2008年02月20日 09:17南方网 】 【打印

人们说“卡斯特罗是不可替代的”,这句话几乎是一个事实,他执政一个国家长达46年。可是,说这句话的人脑子里大概想到的意思各不相同:说“不可替代”,可以是对一个领袖领导能力的极大赞赏,你的能力强到国家权力非你莫属;说“不可替代”也在道出一个危机,国家的稳定系于一个强人,而当这个强人在他不得已而被他人替代的时候,国家就前途堪忧。最后是人的生命长度在做出判决,你不可能永久活下去。卡斯特罗还算是没有把权掌到最后一刻。他在意识到失去能力之际,把政权交给了弟弟。

接下来,大家就都要问:古巴的未来是什么?这有个上下是否一致、不一致是否能平衡的问题。

从政治上层来说,这样一种家族传承,前提是接班人要小心“按既定方针办”。那么,卡斯特罗的方针是什么?就是古巴外长2005年底的说法:保障古巴社会主义制度,首先要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其次要保证政府的观念和信仰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最后要防止私有阶级在古巴再次出现。重要的是最后一句话,就是在经济制度上要防止私有经济产生。一度曾经有人揣测老卡斯特罗可能在任内向中国学习进行经济改革,可是去年9月,病中的卡斯特罗还不忘在《总司令的思考》系列文章中写出一篇驳斥改革派的经济思路,指新自由主义经济处方“是一个巧妙的陷阱,我们绝不能掉进去”,并评价这些建议是古巴革命的“毒药”。警告说:“不能出卖主权让外国资金大量流入古巴。”主张应该停止外国资金对古巴住宅项目的投资,并再次反对使用甘蔗生产乙醇等生物燃料的做法。

那么,这样一种保持了46年的“政府的观念和信仰”,是否“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呢?我们看过不少各种媒体去古巴采访拍的纪录片。当然,有一些人是表示不满意的,他们基本上都是老人,就是属于那个过去被消灭了的、今天还在被宣称要“防止”其“再次出现”的“私有阶级”之中的人们。这个阶级中的人大多不在了,一些死去,一些出逃,但是还留下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他们过去拥有私人企业,后来艰难生活,当然是不满意的,可是能在摄像镜头面前直接表示不满,也并不多。那么其他古巴大众呢?古巴人是拉丁民族和大量黑人的混合,热情奔放、音乐感极强,到处能够看到吉他和舞蹈,看上去蛮快乐的。在采访的镜头面前,他们有的表示对卡斯特罗身体的关心和信心,有的表示自己在革命后生活改善,对这几十年的生活很满意。有的承认现在生活相当艰苦,可是表示自己并不在乎,还是要把革命进行到底云云。总之,纪录片中的古巴人总体来说,和政治上层还相当合拍。

可是不知为什么,看了心里还是疑疑惑惑,为什么呢?那是依据由经验而来的常识。因为在一个媒体被严密控制、互联网被严厉限制、政治控制严格的国家,在一个相对封闭、国家掌控教育、孩子按照一定革命模式成长起来的地方,这种镜头前的表现是完全不可靠的。记得在中国“文革”时期,外部记者前来采访,得到的全部都是民众高度拥护赞赏“文革”、对艰苦生活充满乐观热爱、对私有经济和资产阶级大力批判的录像资料。可是在“四人帮”被推翻后,民众瞬间变脸,对改革的要求如排山倒海而来。因此,上面的合拍呈现一种虚幻的面貌。

那么,接班的劳尔·卡斯特罗是否就会完全拷贝哥哥的思路呢?他提到哥哥显然很谨慎,哥哥“不可替代”,也是他的名言。但是,在不表面违拗“既定方针”的前提下,他是有一定自己想法的。在被指定接班之后,就公开承认多年来古巴积累的问题是工资水平低、生产率低下和腐败等等,还指出有必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但又小心翼翼表示,不会有“特别引人注意的措施”。同时,他还向下届美国政府“伸出了橄榄枝”。他并不那么反对加强外国投资,还希望古巴不要“重复过去的错误”。他的演讲受到民众欢迎,可以暗暗说明,古巴民众的革命决心底下,是在向往某种变化的。上面小心放一个气球,下面也小心呼应。这种不张扬的隐隐合拍显得更为真实。

在这个时候,有人还在赞赏一个81岁老人掌权46年的最后一个“神话”,在讨论“神话”逝去之后,古巴是否会被美国改变。其实,古巴的不变是被一个老人强力撑住的结果,强力撤去,变化是必然的,古美关系将会好转也是必然的。不是被别人改变,自己就会有内在的动力要变。预言变化不需要任何占星和预测能力,只需要合理推论,因为类似的神话我们看过很多了。而前面的强撑,对后面的变化来说,影响显然是负面的。因为撑僵了之后很难把握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分寸。同类国家中,有些转变顺利,有些就支付非常惨痛的代价。因此,即便小卡斯特罗和民众能够在未来产生一个改革意愿的一致,在具体运作上必定还会有很大落差,仍然需要高度的平衡技巧。自希望古巴能够在一个“不可替代”的时代结束之后,变化得顺畅一些。  (作者系旅美作家)

原题:当“不可替代”被替代

稿源:南方都市报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林达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