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事记:1960年
2009年08月12日 11:18中国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中苏关系交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奉行“一面倒”的外交政策,即对苏联阵营靠拢。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开始对中国提供大量技术援助,中国也对苏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在 1956年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提出“三和路线”。之后苏联和南斯拉夫建交。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尤其是对马列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的修改,使中苏两党产生了分歧。

  1958年4月和7月,中共要求苏联提供承诺给予的核武器及核潜艇技术支持,苏联则提出要在中国领土上建设用于军事的长波电台,和在中国领海与中方组建联合舰队作为交换。由于此事牵涉中国主权问题,联合舰队的问题被中方所拒绝,中国大陆1958年炮击金门后,使得中苏双方分歧进一步加大。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式问题上,毛泽东认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将使中国比苏联更快地进入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社会。但苏联却不以为然。1959年7月,《真理报》发表文章,赫鲁晓夫检讨了苏联1920年代在农村建立公社的错误。此举激怒了正在庐山会议上批判彭德怀的毛泽东。

  1959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苏共修正主义。与此同时,苏共中央也开了会,调子极为相似,即要求对方承认错误。双方谁都不愿意承认错误,为此从1960年初,中苏双方就开始了论战。双方都要争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其他政党对自己的支持,这种对立使得两党实际上已经开始角逐国际共运领导权,国际共运也因此陷于了分裂。

  自然灾害

  在1960年,中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干旱或者其它恶劣天气,很多耕地根本就没有降雨。大英百科全书1958年至1962年年鉴也报告了异常天气。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1959年中国粮食产量较1958年下降15%,而1960年产量又在此基础上再下降15%,中国大陆地区的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相应1951年的水平。 直到“大跃进”结束之后的1962年,粮食产量才开始回升。(石建国 武力)

  共有评论0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谭不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