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计划
“四五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1975年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简称“四五”计划。“四五”计划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制定和执行的。1970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拟订了《第四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纲要提出“四五”计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规定的基本任务是:狠抓备战,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战略后方,建立不同水平、各有特点、各自为战、大力协同的经济协作区,初步建成中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当时,规定的计划指标过高,要求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12.8%;到1975年,生产粮食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煤40000~43000万吨;五年累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200~1300亿元,财政收入共3800~4000亿元,等等。这个计划,虽然经过几次修改,但没有形成正式文件。原来定于9月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讨论。 但全会未能讨论,仅作为参考文件印发。
这个计划,由于指标脱离实际,1971年出现了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和粮食销售计划被突破的现象。执行结果,到1975年,工农业总产值完成446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8%,低于历次五年计划,其中1972年的农业总产值下降,1974年的工业总产值没有增长;生产粮食5690.3亿斤,棉花4761.6万担,钢2390万吨,煤48200万吨,前三者都未达到原定指标,只是由于原油产量五年内翻了一番,才促进了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急剧膨胀,积累率长期保持在32~35%的过高水平上;群众生活没有得到应有改善,按人口平均占有粮食停留于“一五”水平,文教、卫生、城市设施和住宅建设等的欠帐越来越多;经济效益也继续下降,不少指标处于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林彪反革命集团由林彪、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林立果等组成。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与江青反革命集团相互勾结,进行大量祸国殃民的罪恶活动,妄图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在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他们企图抢班夺权的阴谋被揭露后,又制订了反革命武装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阴谋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谋害毛泽东主席,夺取全国政权。
1971年8月间,毛泽东去南方各地巡视,沿途作了多次讲话,指名批评了林彪。9月5日,林彪、叶群、林立果获悉毛泽东的讲话内容,预感其阴谋即将败露,便铤而走险,决定谋杀在旅途中的毛泽东,发动武装政变。与此同时,林彪、叶群还为南逃广州另立中央和叛国外逃作了准备。毛泽东对林彪一伙的阴谋有所觉察。9月11日下午,毛泽东专列提前离开上海,直驶北京,从而打乱了林彪一伙的部署。林彪慌忙作出13日南逃广州的决定,准备带领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人另立中央。他们于12日晚将256号三叉戟飞机密调往山海关,以供在北戴河的林彪使用。当晚,周恩来追查飞机的去向。林彪、叶群、林立果等见阴谋业已败露,遂于13日凌晨乘飞机出逃,在蒙古的温都尔汗附近坠落,机毁人亡。林彪集团的余党,或自杀毙命,或束手就擒。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周恩来妥善作了处理,保持了全国政治局势的稳定。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灭亡,从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破产。(石建国 武力)
编辑:
谭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