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贾樟柯,1970年生于山西汾阳,自命为“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1995年拍摄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获香港映像节大奖。被誉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6年拍摄的故事片《三峡好人》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从此确立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地位。

摘要

如果公平和公正变成一种全社会进步力量的合力的话,那变革也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也好,各种各样的政策也好,带给普通人的伤害会更小,保护会更多。我觉得下一个十年中,我们中国人要有一种中国智慧,有一种中国力量,这个智慧和力量应该是落在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公共价值观上。

要点

一、中国仍处在高速变化时期,我们期待它但又有一种紧张。

二、任何一部优质的商业片都有精神内核。

三、中国要输出价值观,首先自己要找到价值观。

四、如果我们形成一种明确的公共价值,就会有一种中国力量。

  要输出价值观,首先我们自己要找到价值观

  凤凰网资讯:中国的电影什么时候也可以像好莱坞那样向世界输出我们的价值观?您觉得10年有没有可能?中国电影应该输出什么样的价值观?

  贾樟柯:其实我们每一个文化工作者都有这种理想,这种抱负。因为中国是这么庞大的一个经济体,我们又是这么古老的一个国家,有自身的哲学,都想在文化上对世界有一种影响。

  但问题是,首先我们自己得有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我们才知道要输出什么样的价值观。所以未来10年,首先是我们自身要建立和寻找到我们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对人类有益的。然后才是怎么样借助于工业,怎么样借助于杰出的艺术家,杰出的作者,通过他们杰出的创造,把这些价值观输出去。首先就是我们要有明确的价值观,所以要做的还是内功吧,在我们纷繁复杂的文化氛围里面,逐渐的寻找跟树立起来一个明确的中国人价值观,然后去实现它。

  再一方面,我觉得仍然要鼓励精英文化。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得很迅速以后,人们对精英文化的批评特别多,因为过去的确精英文化里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说跟现实的脱离,比如说精英文化自身的骄傲,自身可能跟民族日常生活的疏远,的确是有它一些弱点。但实际上,一个国家的文化它是由优秀的文化人才,他们的思考构成的。如果这个社会不鼓励精英文化,一直打压、谩骂精英文化,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金字塔型的思想的话,那我们输出什么呢?这个是由谁来输出呢?这都是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要逐渐的树立起对精英文化重新的肯定。

  凤凰网资讯:宽容。

  贾樟柯:宽容和肯定。客观来说,如果我们不伪善的说,这个世界上的确是有一些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更敏感,因为他们有系统的知识,而系统的知识跟丰富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没有系统的知识,很难分析庞杂的现实和庞杂的信息,这些掌握系统知识的人,比如说我们谈到电影,那对电影历史的理解,对国际政治的理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它需要一种系统的学习。只有掌握一种体系化的知识,可能才能处理现实问题。如果我们反对知识、谩骂知识分子,狂踩精英文化。这个是有问题的。

  当然另外一方面,知识分子也好、精英文化也好,应该时刻保持跟民众、跟现实的一种密切的关联。但我觉得对整个中国来说,一定要重新培育和重新重视这一方面,如果只是变成大众的狂欢,我们最后肯定沉淀不下更有价值的创造。

  凤凰网资讯:有人认为当下是一个物质主义盛行、信仰缺失、奢谈理想的时代。这种情况,您觉得在下一个十年,有可能改变吗?我们能找回自己的价值观吗?

  贾樟柯:我觉得应该努力去改变它。实际上你会发现过去十年有一个不太好的现象,就是在中国社会盛行的实用主义,还有以金钱为衡量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体系,它占据了主流社会。

  人类社会每一个时代都要寻找它的英雄,时代的英雄是什么样的人?过去的英雄,他们都是不可为而为之的人,比如说《山海经》里的人,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都是不可为而为之,都是一种你明明知道你的行动是失败的,但是你还为了一种大家的利益、为了一种价值、为了一种信仰去做的事情。但是到当代你会发现英雄变成了厚黑,只要你最后获得金钱上的成功,就变成了英雄。整个社会崇拜这样的人,整个社会的样板衡量标准变成这样的话,那就很麻烦了。

  所以未来的十年,如果能回到过去对英雄的那种鉴定标准,我们就会在这个时代里面重新树立一种价值观。

  靠行走接触的世界远比转述的世界真实得多

  凤凰网资讯:您对年轻一代,在十年之后,有什么样的期待?希望他们在社会上承担一些什么样的角色?

  贾樟柯:我觉得社会会给他们一些角色让他们去承担,我并不是很担心。但同时尝试一种其他的生活方法,我觉得可能是重要的。我最近一直在谈的就是行走的问题,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网络的时代,我们分享的都是资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变得简单,就是从网络、从书籍转述来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经验都是转述过来的。我觉得多一些行走,亲自去接触现实,可能是很有趣的。

  其实很简单,去跟你生存环境不一样的地方,可以去到中华文明的腹地,黄河两岸那些村庄走一走,那些县城走一走,可能你跟现实的理解就不一样了,跟从网上获得的资讯会有不同的。比如战争,一条新闻说伊拉克又发生一个爆炸案,死了200、300个人,我们是麻木的,我们感触不到,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当你在路上行走,看到一个甚至不是死亡,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可能在街头铺一个小的被子就睡觉了,就会触动你,因为你有体温的感受,你知道他很冷,你会知道露宿街头是一个很痛苦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重新接触现实,靠行走,靠自己的感知去接触它是很重要的,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凤凰网资讯:刚才谈到年轻人,我们再回到电影人。您好像不是很认可把自己归为第六代导演?

  贾樟柯:没有,我对这个东西是这样,我并不觉得我是第六代导演,但是如果人家叫我是第六代导演,我也不反驳。为什么呢?因为你过分的接受一个命名,和过分的抗拒一个命名,其实你的目的是一样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