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贾樟柯,1970年生于山西汾阳,自命为“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1995年拍摄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获香港映像节大奖。被誉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6年拍摄的故事片《三峡好人》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从此确立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者地位。

摘要

如果公平和公正变成一种全社会进步力量的合力的话,那变革也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也好,各种各样的政策也好,带给普通人的伤害会更小,保护会更多。我觉得下一个十年中,我们中国人要有一种中国智慧,有一种中国力量,这个智慧和力量应该是落在我们要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公共价值观上。

要点

一、中国仍处在高速变化时期,我们期待它但又有一种紧张。

二、任何一部优质的商业片都有精神内核。

三、中国要输出价值观,首先自己要找到价值观。

四、如果我们形成一种明确的公共价值,就会有一种中国力量。

                 

  2009年12月25日下午,贾樟柯就接“2020,中国新十年”主题接受凤凰网与正义网联合访谈,以下为文字实录:

  未来十年是我的黄金期希望每年拍一部电影

    凤凰网资讯:您对个人的下个10年,有什么期待和规划?

  贾樟柯:肯定是有很多的向往了,而且也很凑巧,因为我是70年出生,正好也是一个整的新10年的开始。所以下一个十年,正好是我40岁以后的工作,对一个导演来说,40岁以后的这10年一定是一个黄金时间。就从个人来说,有了一定经验的积累,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一种经验的支持。另一方面40岁以后,正好体力也处在一个非常旺盛的时期。所以就是经验体力结合得比较好的时间段。

  未来的10年,有我很大的期望甚至可以说抱负。

  从拍片数量上来说,我希望从明年开始,能够每年拍一部影片。头一个10年,我是每2年拍一部电影;下一个10年,我希望能够每年有一个新作推出,这样我未来就有10部影片,处在一个创作的高峰。

  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围绕电影有更多角色的担当。我现在也刚刚尝试做监制,我们今年公布了一个计划叫“添翼计划”,未来希望每年都能够跟2、3个青年导演合作,投资他们的第一、二部影片。现在正有一部叫《Hello!树先生》,明年就会推出了。我想如果未来10年能够持续跟年轻导演合作,投资他们的影片,也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同时我也有一个写作计划,我希望能够陆续出一些书吧。大的期望就这些。

  我觉得下个十年真的是事业上应该加劲的时候,因为过去10年开始工作的时候,没什么经验,蛮打误撞,完全是靠青春的一种激情和青春的一种能量来做电影。而未来十年有经验,同时还有青春的体力,我觉得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创造上。的确人生苦短,你蓦然回首的时候,能留下来的、经过随岁月的洗礼、能够相伴你的可能还是那些作品,所以我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创作上。比如说像监制年轻导演的电影,投资他们的电影,那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也很有成就感。因为在那么多想拍电影的茫茫人海里,找到欣赏的人,然后帮助他,跟他一起工作拍电影,我觉得选择题材,做这样一种辅助的工作,也是很快乐的,也是一种创造性工作。

  将一如既往关注中国现实

  凤凰网资讯:之前贾导您拍的一些电影,都有很强烈的现实人文主义关怀。在下一个10年,您拍摄电影的这种思路,是会延续?还是会谋求一些转型?

  贾樟柯:主题上,我自己还会非常关注中国的现实,而且从主流上来说,还会感受这个现实,同时用我自己的方法来把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拍出来,这个我觉得是不会变的。但另外一方面,从类型和题材上,也会开始做一些别的尝试,比如说我明年要拍的就是一部商业电影,是一个武侠片,讲晚清的故事叫《在清朝》。

  但主流肯定还是一贯地对现实的关注,因为我觉得现实仍然没有平静,中国的现实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期,我们期待它,但是又充满了一种好奇,同时又有一种紧张,因为你不知道整个变革,会给个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这种对现实的跟进、感受是不会中断的,而且我们每天日日夜夜生活在这个国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身是现实的一部分,这个感受通过电影呈现出来,我觉得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另外一方面电影它的模式、形式又非常多,种类、类型又很多,未来我也会拿一些精力来拍其他类型的影片。

  任何优质的商业片都有精神内核

  凤凰网资讯:您觉得10年之后,整个中国的电影市场,大概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态势?您理想中的中国电影,在10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贾樟柯:只能说我期望的未来10年中国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因为现实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未来嘛。如果从想象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可能更合理的还是一句老话:真正做到一种多元化。这个多元不仅是生产电影、拍摄电影的多元,而且反过来对观众来说,也是选择电影的一种多元化。回顾过去的10年,从电影角度、从娱乐的角度来说,只有一个关健词,就是减压。所有的人分享艺术分享电影,最大一个关健词就是减压,为什么?

  因为变革时代的压力的确太大了,变革本身就是重新分配,在重新分配资源的过程中,很多人就处在一种压力下,房的问题、车的问题,早先是户口、流动问题……很多问题给人们带来高压力的生活,这跟过去农业社会的生活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观众提给中国电影的一个要求很简单,就是你要给我减压。实际上减压的方法有很多,看一个贺岁片、动作片、喜剧片是减压的方法,但是看一个严肃的文学读物,同样能带给身心的愉悦。只不过人们需要一种即时的消费、快速的消费,这种消费不需要你太动脑筋,不需要投入自我,只需要很快速的让你忘掉现实。

  我觉得未来10年,人们更需要的一定是在深层次上、能够从内心打动他们的东西,真正从根源上对现实有一种理解,反而会提供一种对现实的舒缓、疏解。因为理解现实,才能够把紧张感消除掉。过去的10年,是中国快速变革的开始。未来的10年趋于合理的话,人们可能从一个原始的对娱乐的要求,转向更多的要求。所以我觉得我们并不是更多的要求创作者要提供什么样的类型,而是消费者怎么样反过来去选择更多元的艺术消费。

  凤凰网:10年之后,人们可能会有更多现实的、或者更深层次的一些思想。这其实也是给中国电影要承担一些社会影响和作用提了一个要求?

  贾樟柯:对,过去10年的确是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10年,同时也是建立中国电影工业基础的10年。但是实际有很多对电影理解上的误区,比如说好像很多人理解的商业电影就不需要有一个精神内核,其实这个是不对的。任何一个优质的商业片,其实它都有一个精神内核,只不过那个内核是通俗的。比如告诉人们平等的精神,平等的精神不难理解,可以通过电影来呈现这种精神值。好莱坞优秀的影片其实就做到了,每一部影片里面都有它的哲学,但它是通俗的。每一部影片的哲学一个初中生、高中学生都能够理解,所以我们需要做得是通俗的工作,而不是精神的工作。

  不是说一部影片没有思想内核就是通俗,这个是不对的,而是怎么样把我们主流的意识、把思想内核通俗化,要有这种能力。所以未来10年,如果谈到商业电影的话,我就希望从我做起,我的电影能够将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呈现出来,将这些思考通俗化,让更多的人能够在易于理解、赏心悦目的情况下接受思想内核。

  比如明年我要开拍的第一部商业影片《在清朝》,它有一个类型片的包装,是一个武侠片,这个类型老少皆宜,大家容易接受,但背后它还是会保持一个精神诉求,只不过这个精神诉求,可能我们要找到一个通俗点,让大家都能够明白。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