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茶乡震后的变奏生活:陷入困境 茶农贱卖茶叶
2008年06月17日 11:21新京报 】 【打印

6月7日,甘肃省文县马家山村,一名男孩在被砍掉的干枯茶树枝上奔跑。由于地震,有些村民错过了采茶时间。记者 杨杰 摄

6月5日凌晨1时,马鑫的帐篷支在木桥上,床铺随着木桥忽上忽下,四周的高山不停发出“跑火车”的声音。马家山村再次感受到了余震。

“没下午的大,人都没出来。”马鑫躺在床上说了一句。他是甘肃文县碧口镇派到马家山村的包村干部,由于整夜在山里挨户统计财产损失,上上下下的山路,让他的腰腿已经肿胀。

地震之后,不断的余震,已经让村民感觉平常。

马家山村是甘肃陇南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42户、172口村民,家家都靠种茶卖茶养家,比周围几个村的村民先过上了“小康生活”。

不过,地震,改变了这个茶乡的生活节奏。全村近90%的房屋倒塌,所有的房屋成为危房。采茶小工因地震纷纷回家,让大片茶田里冒芽的萱叶无人采摘。为了避免萱叶长老贬值,全村老少开始进山采茶。

这,成了他们寄望恢复旧日生活的唯一慰藉。

【悠然→忙碌】

抢收茶田

小工因地震纷纷离开,茶农们全家上阵采茶仍缺人手,每天至少损失四五百元钱

6月5日,村主任马明的妻子早早从帐篷里钻出来,蹲在临时搭好的灶台前生火。她的背后,是自家3年前盖好的2层小楼,如今房顶塌落,墙壁已经龟裂。

铁锅里煮着面片,这是一家四口的早饭。“吃完下地(去茶田)哦”,她头也不抬地向帐篷里两个十三四岁的女儿喊。

山坡下,茶农们已经挎着竹筐陆续进山。

马家山村共有茶田1780亩,平均每户有40多亩,在春夏之交,萱叶纷纷冒出嫩芽,每天不停生长,漫山遍野的茶田,即使全村都动员起来,也采不尽,摘不完。

“能抢多少是多少。”马明说,采茶的黄金时间是在清明前后,每年此时,茶农都要请来几个小工帮忙。

“一个好的小工,每天可以创造100元钱的利润。”马明说这句话时带着豪气,说完又开始焦虑,由于小工的家多在陇南或是四川青川,地震让他们的家也受了损失,纷纷离开了,这让茶农们每天至少损失四五百元钱。

为了减少损失,茶农们决定全家上阵。可,还是缺人手。

杨正的大女儿在碧口镇读初中,学校如今已经复课,但家里一直没有放她回学校的意思,“老大是摘茶好手,走了就可惜了。”此时,大女儿正在簸箕旁边,往外捡炒焦的萱叶。

村支书靳学明也没舍得让女儿走,“不是读书的料,留下来反倒能帮大忙。”

其实,5月12日以前,马家山村民的日子过得简单悠然。

靳学明说,以前茶农白天到田里育苗,采茶时雇几个小工,炒好了就等着茶商进村收,“一斤毛尖近百元,好的龙井每斤可以卖到200多。”一年下来,每户村民的平均收入将近3万元。

地震,打乱了山村原本的生活。

5月12日下午,全村人都在地里忙着带工人采茶。靳学明记得,地震发生时,齐腰高的茶树摇摆着,四周山上不停冒黄烟,巨石翻滚而下,“地震了。”靳学明第一时间想。

地震摇毁了全村人的房屋,有村民家里的组合音响被砸毁,摩托车被砸变形。但村民并不是太心疼,反倒是价值四五千元的炒茶机的损坏,让村民更着急。

刘清贵搬出卧室的席梦思床垫,盖在了还完好的炒茶机上,防止余震把它损坏。家里有彩条布和遮雨网的,开始给炒茶机搭单间。没有这些材料的,就把炒茶机搬进救灾帐篷里,享受着特护待遇。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高欣艺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