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幸存者、华裔教授吁帮助受难者心理康复
2008年05月21日 16:41中新网 】 【打印

中新网5月21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四川大地震在顷刻间吞噬了几万人的生命,成为唐山大地震以来,中国伤亡最惨重的自然灾害。作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目前在美国圣地亚哥州大担任康复咨询的张楠教授,5月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除了回忆当年自己被埋在地下12个小时后,被几个无名英雄救起的往事,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帮助受难者心理康复。

30多年前的灾难在张楠教授而言,依然是历历在目。她说,那年她刚从医学院毕业,在唐山某军医院实习,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睡梦中的她突然感到强烈的震动,接着房子开始着火。当时她搞不清楚究竟是地震还是打仗,一度以为是苏联人打过来了。强烈的震动将她晃倒床边的地上,接着一块水泥板应声落下,可能是先敲到了床,因为自己并没有受伤。她说,幸亏这块水泥板和床一起形成一个三角形空间,使她不至于被其它下落的重物伤到。

12个小时的等待是漫长的,周围除了依稀的哭喊声外,一片沉寂。由于空间太小,她当时连腰都直不起来,心里只是想,自己要是活不了,远在北京的妈妈一定会非常着急,但她也坚信,一定会有人来救自己。

她说,最后救起她的是医院的一个姓张的医生,当时张医生的亲人还埋在地下,他却义无反顾地向自己伸出援手,与其它医生和病人一起,将自己拉出废墟。灾难造就了许多无名英雄,她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只记得当时的救援条件相当差,没有营救工具,大家就赤手空拳地往地下挖,许多生命因此得到拯救。

大难不死后,张楠完成了心理康复学博士学位,目前是圣地亚哥州大康复咨询专业的教授。站在地震生还者和心理专家的立场上,她语重心长地指出灾民心理重建工作的重要性。

她说,对于因地震而无家可归、三餐不济的灾民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生活上的安全感,灾民安置是继抢救后最重要的工作;对于在地震中受伤、残疾的灾民,政府应尽快协助他们装上义肢,并提供工作安排等服务;而对于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社会也应给予足够的关心,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而且这一系列的服务都必须尽快执行,否则很可能导致社会问题,形成地震“后遗症”。

如何在灾难后保持积极乐观,也是一门颇深的学问,特别是那些因灾难导致残疾的朋友。张楠指出,“社会比较”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心理调整方式。经历了唐山地震后,张楠曾一度双腿瘫痪,至今仍需要拄双拐走路,然而,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不幸。她说,同20多万遇难的同胞相比,自己实在是太幸运了。当年,同宿舍的护士在地震中遇难,好朋友也死在自己身边。能够活到今天,她自认为是一个难得的幸运儿。(程嫣)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程嫣   编辑: 陶沙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奥运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