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喊破嗓子 政府"财务机密"仍是谜
2009年05月22日 14:08南方网 】 【打印已有评论0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迄今已逾一年,实施尚有不少困难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周年专题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赵凌 实习生 谢小红 发自北京

●这些有关“钱”的信息,现实中公开者寥寥。对于那些找上门来的申请人,一些部门最终会披露一点点,但更多的是“这怎么能告诉你,这是机密”。

●深圳市民吴君亮看到了300页厚的深圳市政府2008年预算案,深圳由此成为首个向普通市民公开预算的城市。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吴君亮对深圳市政府的开明感到兴奋。

●在上海财经大学蒋洪教授及其团队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中,国内政府财政信息透明的平均得分是20(以100分制计)。

去年中央6万亿财政支出到底是怎么花掉的?新增的4万亿中央投资投向何处?地方政府一年的公务员工资福利支出是多少?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的支出又是多少?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得的收入有多少?

搞清楚政府收钱和花钱的秘密,成为自去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社会公众最有热情的追问。按照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的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是必须主动公开的信息。

但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有关“钱”的信息,现实中公开者寥寥。对于那些找上门来的申请人,一些部门经过挣扎,最终会披露一点点,更多的则以惯常的镇定,对这些“无理要求”做出略带惊诧的回绝——“这怎么能告诉你,这是机密”。

回望一年,要求政府公开财政收支的要求此起彼伏。这一方面表明纳税人对公共财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也预示着习惯了不透明作账的政府要出来接受阳光的考验。

公民申请高潮迭起

2008年6月,北京市民朱福祥申请国家审计署公开北京市违规使用多少土地出让金、北京市有多少土地净收益未纳入预算管理、北京市高尔夫球场以何种方式供地的信息。十天后,朱福祥得到答复:这些信息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公开后可能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不予提供。

此前一月,深圳市民吴君亮看到了300页厚的深圳市政府2008年预算案,深圳由此成为首个向普通市民公开预算的城市。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吴君亮对深圳市政府的开明感到兴奋。

吴的团队曾同时向十几个中央部门申请公开部门预算报告。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均以“部门预算属于保密文件”为由拒绝;发改委说预算“不在公开范围”;财政部的理由则是“预算信息与申请人本人的生活、生产和科研无关”。

按照信息条例,只有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尽管政府预算被明确规定为主动公开的信息,但多数机关仍习惯保守这个“秘密”。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赵凌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