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江湖争夺民意 "警察打死人案"一波三折
2008年11月05日 12:26南方网 】 【打印

舆情漩涡:传言四起三人成虎

“人肉”搜出所谓“恶少”「第三回合,警察再胜」

死者林松岭(家属)陷入舆论漩涡,并没有因监控录像播出而停止。

事发当日,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办案人员要将死者尸体运到解剖室进行解剖被家属拒绝、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亲临现场,以及第二天死者家属摆花圈导致道路拥堵等细节,开始被网民认为是其家庭“有背景”的表现。

逐渐,之前被指称“打死人”的警察暂时被忽视,而林松岭等人的身份开始引起关注。萦绕在网友心中的疑问是:一个22岁的青年,为何胆敢挑衅6个警察?

此前,有媒体披露称,林在与警察殴斗时曾放话:你知道我舅舅是谁吗?针对这句话,一起浩大的“人肉搜索”开始在网络展开。

网络的传言,最后被传统媒体借一个名叫“我是肾斗士”的网民之口说出:

林的舅舅被传为哈尔滨市政协主席。而林的生母则被传为继母,其兄是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林的父亲林吉利,变成了哈尔滨市一名房地产商。林松岭的同学———当晚开车的车亮,其父被传为黑龙江公检法系统的高官。车亮当晚驾驶的本田,则被描述成奔驰。

“这6个警察估计在劫难逃了!”一位网友看到所谓“林松岭的背景”后如此感叹。网络传言愈演愈烈,继续有网友爆料称,林松岭生前曾吸食毒品并被大连市警方处理过。

与死者家属背景被“人肉搜索”不同,10月16日,IP地址显示从哈尔滨市传出的“林松岭尸检报告”出现在网络。

这份尸检报告称:“在死者身体里发现了学名为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物质,即常被人们所称的‘摇头丸’”,“法医第一次检验死者的主要死因是,服用了大量的二亚甲基双氧苯丙胺物质,导致心脏不能承受外界的突发性剧烈运动的压力,心脏短时间供血不足,突然暴毙”。

“网络为什么会说他吸毒?”林吉利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合理猜想:在6名警察中,涉案人中有哈尔滨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不排除是跟其有关系的人在网络恶意中伤。

彼时,更有所谓网民爆料,称林家“狂砸50万人民币在网上找托儿制造舆论,意图影响司法公正”。

在网民的构筑下,所谓的林家“家庭关系图”呈现了出来,一条看似合理的事件发展链条猜想也由此得出:父亲林吉利是房地产商———有钱;舅舅是京城高官———有权;父母离异,在权钱呵护下的林松岭成为“恶少”———敢挑衅警察;由于吸食毒品———打斗时诱发猝死。

一开始就意识到网络力量的林家,在监控录像和背景传言散播后很快成为众矢之的。zhiyan195517等人在言之凿凿的传言面前,澄清的跟帖也顿显苍白。

澄清流言:“林托”全面出动反击

约见媒体驳斥网络传言「第四回合,林家挽回颓势」

10月17日,死者林松岭“头七”。

为了扭转在舆论的颓势,在这一关键节点,据接近林家的人士称,林家亲友作出了一个“双管齐下”的策略:在林松岭死亡现场进行祭奠,以便再次引发更多舆论关注;此外,包括“zhiyan195517”在内的一批亲友在网络发布信息,驳斥此前传出的种种流言。

“头七”当日,林松岭家属在其死亡处焚烧冥纸,在立起写有“奠”字的两块白底黑字大牌上,家属质疑了警方公布监控录像具有倾向性,并提出“公布当日完整的监控录像”等6点要求。

彼时,案件已引起众多传统媒体关注。

10月18日上午,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卢洪喜向媒体介绍了案件的进展情况。

在发布会上,官方澄清了关于林松岭家庭背景等传言。卢长喜称,“这些传言均不属实,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妄图借此制造事端、混乱和影响”。

卢的表态,让处于网络舆论漩涡的林松岭家属获得了“反击”的机会。由于6名涉案警察已经被刑事拘留,而其家属和所在单位并没有人愿意接受媒体采访,除了官方10月13日及18日的新闻发布会外,命案的相关信息源多由林家属发出。

林家抓住了这一时机,林松岭的父亲、生母、继母及舅舅等相继面对媒体,驳斥网络传言。林的继母郭女士甚至对一些记者说,“我们说什么,你不要掐头去尾地登,要不然,下次就不告诉你们了”。

10月20日上午,在林松岭家属律师胡凤滨的陪同下,包括林吉利、车亮父亲在内的几位当事青年家长约见多家媒体,除了澄清流言外,还呼吁案件要依法秉公办理。

下午,南都记者探访了林家。死者林松岭生前的房间屋门紧闭,林的妹妹和女友待在里边。“她们很伤心,不希望打扰。”林的王姓表哥说。

<< 前一页12后一页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感动同情无聊愤怒搞笑难过高兴路过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