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单张处方不超80元续:多次因患大病改变人生
2010年01月18日 00:35汉网-长江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王争艳最近忙得很。连日来,作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她已在全市卫生系统举行了3场座谈会。

1月16日上午,王争艳在市中医医院座谈。傍晚,在汉口医院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5岁的王争艳显得很疲惫,她还在认真接诊一位患者。

仔细倾听患者讲病情,拿听诊器从前胸听到后背,一双大手给患者体检……这一切,一如她从医25年接诊的每一位患者。

面对荣誉,王争艳说:“我这个年纪,早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

她的纯粹,感动了每一个人。

她视病人为亲人

王争艳看病习惯对病人“俯首帖耳”。她从不打断病人讲述病情,始终微笑注视对方,看完病还要告诉病人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看一个病人常常花费半个多钟头。

这些年,王争艳坐诊时不喝水,怕上厕所耽误问诊时间;没有午休,这是她待在诊室继续接诊病人的时间;也没有明确的下班时间,当她送走最后一名病人,收好一天的病历资料,脱下白大褂,也就是她一天工作结束的时候。

王争艳看病习惯替病人垫钱。几元钱的挂号费,十几元钱的药费,有拿不出的,她就垫。一名农民工在工地摔伤,连缝合带药费需要30元,他只带了20元,王争艳垫上10元,木讷的农民工连个谢字也没有。第二天,他捏着10元钱一瘸一拐地又来到医院。

84岁的石凤仙太婆双脚肿胀,无法出门。两个女儿几次去医院求医生上门出诊被拒,最后慕名找到王争艳。同事用电动车把王争艳送到大路边,她再步行1公里路来到老人住处。

王争艳搓热双手,俯下身,一个脚趾头一个脚趾头掰开看。老人的脚已经溃烂,气味难闻,王争艳仔细观察。一旁,老人的两个女儿哭了,她们不曾碰过母亲的脚。

她把病人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高

王争艳随身带4件东西——一副听诊器、一个小电筒、一包棉签、一块手表,这是她诊断病情的主要工具。

农民刘耀东长年持续消瘦,四处求医,做过上千元一次的检查,依然看不好病。见到了王争艳,刘耀东开口就说:“我坚决不做检查,花费不起!”

王争艳温和地微笑着说:“放心吧!”她拿出随身装备,用听诊器听了前胸听后背,然后用双手在心、肝、脾、胃一点一点地摸。10分钟后,她问:“你是不是得过血吸虫病?”找到了病根,刘耀东的病治好了。

王争艳有个绰号——“青霉素医生”。这是病人送给她的,称她开便宜药能治好病。有人统计了王争艳这两年的处方,平均单张处方值不过百元,最小处方值仅0.27元。

一代名医裘法祖曾给王争艳上过大课。25年后,王争艳依然能背出裘老说的一段话:“先看病人,再看片子,最后看检查报告,是为上医……”

王争艳自认是个合格的学生。行医25年,她对每名病人都严格执行教科书所教的“视、触、叩、听”原则,能用听诊器确诊的病,就不开额外的检查项目。

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患者以常见病、慢性病为主,辖区内多数居民收入不高。王争艳一直按这样的准则行医:“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享受和患者亲人一样的感受

1984年,王争艳从同济医科大学毕业到汉口医院当了一名普通的医生。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李琼   编辑: 霍吉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