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博士归国摆地摊宿街头 自命清高还是另有隐情?
2009年11月18日 16:41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孙爱武资料图片

南开大学本科毕业,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曾在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上发表论文;归国“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农贸市场摆地摊,每天靠煮土豆、红薯充饥,露宿街头数月,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这两段看似“不相干”的人生经历都发生在留美博士后孙爱武身上。从今年8月至今,孙爱武一直“蜗居”在海淀的一处农贸市场摆摊,当留美博士后摆地摊的消息在网络上出现后,一些人也开始质疑这样一个留美博士后的谋生能力。甘于摆地摊是自命清高还是另有隐情?记者试图能够通过他的亲友和身边人对孙爱武的看法,还原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商贩眼中的他

风餐露宿市场

拒绝他人“施舍”

海淀区成府路中国芯大厦对面的一家露天农贸集市转弯处的“空地”,是孙爱武从今年8月至今的“栖息地”。在这块“空地”上,紧邻围墙处一个燃气罐连着一口蒸锅便是孙爱武的“厨房”,而临建墙上的一席被褥就是他露宿的地方。在墙根下,整齐地摆放着囤积的货品,用苫布覆盖,货物多是手套、帽子、围巾等日用品。

昨天记者根据孙爱武的大舅哥刘全胜提供的地址来到这里时,由于天气寒冷的原因,孙爱武并没有出摊,至于他在何处,刘全胜也没有联系到他。不过提起孙爱武,周围的小摊主无人不知。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孙博士后应该是了不起的人才,却不知为何沦落到摆地摊的程度。从今年8月起,他便在这里“安了家”,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卖货,只是每天在市场转悠,文质彬彬,不爱讲话。后来才开始摆地摊,卖些日用品,但是并不谙“生意经”的他往往每天下来也赚不到什么钱,总是靠煮土豆、红薯等聊以糊口,每天晚上基本都在此露宿,只是这两天天气转冷,有时候不回来住,摊儿也出得少了。

据与孙爱武摊位紧邻的水果摊摊主说,市场摆摊的人多看孙爱武可怜,时常给他拿些干粮、水果等,但不知为何,他总是接受后就随手丢进垃圾箱或干脆拒绝。而刘全胜也向记者透露,作为亲人,他也曾邀请孙爱武到他家居住或者想别的办法接济他,但是孙爱武总不知为何顾虑很多,始终不肯,坚持在农贸市场“安家”。

基于他目前的情况,他的妻子已经带两个孩子回到山东老家,而与他相伴的另一个孩子却在日前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收容。即使在如此寒冷的情况下,孙爱武也只是买了3套被褥坚持露宿,实在太冷的时候,就到周围的24小时营业店内取暖。

亲属眼中的他

摆摊不为赚钱

“助人”期待回报

据农贸市场的摊主介绍,孙爱武摆摊别有一番特色——在电线杆下将货品一字铺开,旁边放一个钱箱子,上面写着“温馨小屋,自取自付”,同时在电线杆上也贴上“讲究诚信你我他,社会环境靠大家”。这就是他的全部经营,他不屑于与人讨价还价,甚至有时候连货品也并不照看,只是把摊子摆出来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周围的小摊主多帮他照看一眼,但始终对博士后的这种出摊方式颇为不解。

刘全胜说,他在与孙爱武的交流中得知,孙爱武摆摊的做法并不是为了赚钱糊口,而是出于“助人”的目的。所以在出售货品时,往往5元钱进的手套,只要2元钱就卖给对方,但是买方只能买一双,因为“便宜不能被一个人占了”。“他一下子就进了8000多元的货,到现在可能也没有卖完,而且一直在赔钱做,生计已很困难。”刘全胜说。

孙爱武认为,他以这样一种方式回报社会、帮助他人,自然有一天也会有人来帮助他,也会有人让他感到社会的温情,而这笔“买卖”是最值得的。

在刘全胜看来,孙爱武睿智、善良而单纯,虽然他的一些举动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但看着一个人才的如此境遇却也让他心寒。刘全胜透露,日前钱学森的逝世对孙爱武的打击很大,他在那几天坚持买报纸,并想为钱老先生“送行”。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陈凯一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