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设置临时“P”牌解决高峰停车难
人民网上海频道11月16日消息
病号:南京路步行街
12年前,南京路步行街正式设立;12年后,它成为了上海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来上海必来南京路”,这句话并非虚言,根据统计,在晴好天气,南京路步行街每天的人流量是10万到15万人次,这一数字到了双休日节假日就猛增到80万到110万人次,其中九成是游客。
主治医生:陈伟
陈伟是黄浦交警支队一中队的队长。作为步行街交通的管理者,交警部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除了每天上百万的游客,还有巨大的泊车需求,以及和交警四处“打游击”的违停车辆。如何平衡如潮般的行人和车辆通行之间的关系,消除停车难引发的车辆违停问题,是摆在交警部门面前的两道难题。
[症结一]
高峰时步行街上人堵车
在所有与南京路步行街相交的道路中,只有浙江路和福建路两条道路是可以供机动车通行的。在南京路步行街上,浙江路和福建路路口设有四组信号灯。
曾有市民质疑这些信号灯存在的必要,认为步行街就该让人走。对于这种说法,陈伟认为,这些信号灯的存在主要是为步行街上的行人服务的,是用来控制南北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东西向的步行街观光车,所以,信号灯与步行街的性质并不矛盾。
但到了双休日和长假,因为人流量太高,这两条单行道就会出现“人堵车”的情况。川流不息的人群往往会影响这两条道路车辆的通行,即便南北向亮起绿灯,车也过不去。
[对策]人工干预确保人车畅通
针对双休日、节假日人流量大,对过往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造成影响的情况,交警部门增派民警、协管员、巡管员以及观光车单位的管理人员,在民警的指挥下在步行街有信号灯的路口加强管理,确保人车有序通过。
[症结二]
乱停车堵住“毛细血管”
南京路步行街附近停车位有限,而步行街周边的许多支小马路就成为乱停车的高发地区。由于支小马路道路狭小,这些违章停放的车辆对这些被称为“毛细血管”的支小道路的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除了违章停车,许多驾驶员长时间临时停车,也会引发交通拥堵。在与南京路平行的九江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司机把车停在路边,等待去南京路购物的乘客,而且一停就是10多分钟,因为九江路上没有非机动车道,这些临时停放的车辆直接占掉一根行车道。
[对策]加强监管疏堵结合
对于违法停车问题,交警部门采取的措施是“胡萝卜加大棒”。一面加强执法管理,一面帮助司机解决停车问题。
南京路步行街管理部门有一套完备的监控系统,这些摄像头可以对步行街以及周边的道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交警部门利用这套社会图像监控资源,可以及时发现包括违法停车在内的各种情况,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加以排除。
在步行街周边的支小马路,交警部门增加了民警的巡逻频率,处罚违停车辆,并对有司机的车辆进行劝离。
在加强执法的前提下,交警部门设法在附近道路增设收费停车位,缓解停车难。在南京东路西藏路至黄河路北侧,黄浦交警部门首创了一种移动P牌,在泊车高峰时,P牌出现在路边,这里就成为了停车位,而在平峰时,则恢复成普通道路。
陈伟告诉记者,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早上8时至商店关门时段,在南京西路北侧,这种移动“P”牌为寸土寸金的新世界商厦周边道路临时增加48个道路停车泊位,大大缓解该地区的停车难问题。而在正常工作日里,移走“P”牌让位给正常交通,这样既可缓解停车难题,也不影响工作日的道路通行。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编辑:
缪汶
|